12月30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评选的2019年中国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十大新闻正式出炉。这是2019年《中国银行保险报》更名创刊后,首次评选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年度十大新闻。本次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十大新闻评选由《中国银行保险报》征集、推荐候选篇目,经行业专家、高等院校学者和财经媒体单位领导现场投票产生,反映了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在2019年最受关注的行业话题和新闻,揭示了过去一年的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动态以及各项改革的突破和进展。

 

2019年中国银行业十大新闻

银行业助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年初,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阶段性目标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当前“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难点。7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推动“百行进万企”,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质效         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是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为商业银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制定了总体指导方针。7月,央行全面取消了已实施25年的企业银行账户许可制度;同月,银保监会发文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供应链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在银保监会的领导和推动下,8月至11月,在五省市试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全国范围铺展开来。
银行业对外开放加速,务实举措助力开放新格局          银行业对外开放在2019年提速。继2018年宣布15项对外开放措施后,2019年5月及7月,银保监会宣布推出12项和7项对外开放新政;10月,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12月,银保监会发布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截至2019年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4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5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976家,资产总额3.37万亿元。日前,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获银保监会批准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成为第一家在华设立的外方控股理财公司。
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利率并轨迈出关键一步。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这是坚持用改革办法,促进实际利率水平明显下降,并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8月20日,新的LPR首度亮相,意味着即日起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随后,央行发布关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的公告,自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一行一策”化解3家银行风险,银行业风险整体可控         2019年,随着包商银行被托管,锦州银行被重组,恒丰银行将获汇金公司入股,3家银行风险处置方案陆续出台。这3家银行不同的“救火”路线图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出现风险的银行采取“一行一策”方式,用不同的思路和手段有针对性化解风险。总体来看,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风险可控,各项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有些指标还远远高于监管要求,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其中,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44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63%,贷款拨备率为3.49%。2019年以来,银行的经营利润增长相对稳健,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65万亿元,这也给银行消化风险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强化银行业监管,推动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         2019年以来,银行业监管不断完善。7月26日,央行就《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具有涉及业务种类多、股权结构复杂、关联交易风险高等特征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规范,将有助于有效治理金融乱象、整顿金融秩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11月26日,央行、银保监会就《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确立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基本规则,加强宏观审慎管理,防范“重要而不能倒”银行风险。
登陆A股、发行永续债,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呈现多元化          2019年共有8家银行登陆A股,随着邮储银行12月在A股上市,大型银行“A+H”股上市收官。上市可以达成多种目标,包括拓宽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规范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和透明度,提升银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监管部门在今年密集出台系列政策促进银行资本补充,包括我国商业银行获批发行新的资本工具——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截至12月16日,商业银行已发行永续债共计5560亿元。
金融科技将建“四梁八柱”,银行积极战略布局         2019年8月,《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印发,从宏观层面明确提出未来3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随后,《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印发,支持上海市政府做好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12月,北京市率先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即中国版“监管沙箱”。
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银行抢跑理财子公司赛道         2019年,包括6家大型银行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在内已有9家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开业。此外,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两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获批开业,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银行理财子公司筹建申请已经获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将有助于风险隔离,推动理财业务回归资管本源,给我国资管行业带来新生力量,资管行业格局正在重构。
网贷平台加速转型,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推进         11月27日,互金整治办和网贷整治办共同发布了《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加速网贷平台转型清退,意味着网贷专项整治将迎来“大结局”。这一指导意见就网贷机构转型小贷公司给出了具体方案,间接表明小贷公司将成为网贷平台的转型方向之一,为网贷平台转型小贷公司提供了制度依据。

 

2019年中国保险业十大新闻

监管制度持续完善,推动保险业高质量转型         2019年,银保监会在人身险、财产险、资金运用、公司治理等多个领域修订完善了部分监管制度。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允许长期医疗保险进行费率调整,并将医疗意外保险纳入健康保险范畴;《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从严监管、穿透监管的原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关联交易审查和报告制度;《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从监管层面建立起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全流程统一的监管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修订,力图构建起一个覆盖大病保险承办全流程、全环节的监管体系。
对外开放政策加速落地,外资保险保费和市场份额双升         随着一系列措施和文件出台,2019年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保险业最新开放举措要求,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限制,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并为2020年适时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预留制度空间;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不再对“经营年限30年”“代表机构”等相关事项作出规定;在规范外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统一中外资监管制度方面作出了详细的制度安排。这些政策鼓励更多有经营特色和专长的保险机构进入到中国市场。
政策定位明确,农险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2019年5月2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拓宽服务领域,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10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到2030年,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直接融资超15万亿元,保险业为实体经济“输血”         2019年,银保监会把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形式,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11月末,保险资金除投资银行存款外,累计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15.55万亿元。保险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截至11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265只,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91万亿元。
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根据《疫苗管理法》,国家实行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规定投保疫苗责任强制保险,未按规定投保者最高将被罚200万元。这是继2006年交强险推出后,第二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疫苗管理法》还提出,国家鼓励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从而使事后补偿、调查、诊断更快捷、更规范,效率更高。从国家层面对疫苗责任强制保险进行立法规定,是对保险业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肯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人身险评估利率形成机制,主动防范利差损风险         2019年8月,银保监会调整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11月,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近年来,随着人身险的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保险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负债久期相对较长、资产久期相对较短的期限不匹配问题。长钱短配问题带来的利率风险和再投资风险,成为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
互联网保险将迎监管新规,加强监管并鼓励创新         2019年12月13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一刀切”要求仅持牌机构自营平台可从事保险销售,压实紧盯持牌机构主体责任。同时也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与保险机构开展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和营销宣传合作,但不得从事销售咨询等相关行为。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81.53亿元,同比增长16.89%,高出全渠道财产险业务5.57个百分点。
首次披露侵害权益乱象形式,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         2019年,银保监会加强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组织保险业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并首次对外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的表现形式》,其中,保险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销售、理赔、互联网保险4方面共17种情况,以及银行业和保险业部分共性问题和乱象,多家保险机构因侵害消费者权益被点名通报。
大家保险集团成立,安邦集团风险处置有条不紊         2019年7月,大家保险集团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03.6亿元。大家保险集团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依法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重组完成后,安邦集团将不开展新的保险业务。大家保险集团的设立,标志着安邦集团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家保险成立以来,加速“瘦身”,先后减持中国建筑、万科A、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只股票。随着接管期限临近,大家保险集团各业务板块目前正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入单个股东的持股比例为15%-20%之间。由大家保险集团设立的大家财险已于8月29日正式揭牌,全国36家省级分公司也于12月12日正式开业。
税收政策利好落地,保险业税负大幅降低         2019年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个税预扣规则,保险营销员个税税率最低从20%下调到3%,佣金收入按照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计算,享受每月5000元的累积减除费用,年佣金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5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提出,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在保险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税收政策利好无疑将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9年中国信托业十大新闻

信托监管持续加强,防风险“严”字当头       2019年,银保监会持续加强信托业监管,在降杠杆、去通道的大背景下,彻底打破刚性兑付、禁止产品嵌套、限制地产企业违规融资等规定让信托业加快转型步伐。截至目前,2019年信托公司共收到32张罚单,而2018年全年罚单数仅为23张。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的罚单中涉及治理问题、信息披露、产品销售、资料报送、尽职管理、贷后管理等多个方面。
旗帜鲜明弘扬信托文化,助力行业合规发展       忠诚守信、持续稳定、财产独立、灵活创新等4方面是良好信托文化的核心特征;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宗旨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文化,以及坚持职业操守的品质文化等5方面又是信托文化的中国特质。当前信托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信托文化是行业转型发展的动力。
信托资产规模持续下降,服务实体比重保持上升       2019年,信托业严格落实“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整改要求,严监管、强合规、重治理的监督执行效果明显,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继续平稳回落。信托行业坚定服务实体经济,尤其在纾困民营小微企业、助力节能环保和支持高技术制造业方面积极行动、成效显著。
探路慈善信托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慈善信托作为一种新型的慈善方式,具有信托制度特有的安全性、灵活性、长期性、创新性等制度优势。信托公司内部决策扁平化,运作效率比较高,能够快速精准地落地慈善信托。同时可以依托当地的金融机构,放大金融扶贫的效果;在运用慈善信托开展扶贫工作时,信托公司还可以通过受托管理、尽职扶贫和受托支付来达到精准扶贫的效果。
规范股权管理,提升信托公司治理水平       《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提出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要求。《暂行办法》借鉴并沿用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股东穿透监管、股东分类管理等良好制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三位一体”股权管理框架为主线,明确信托公司股东、信托公司、监管部门三方主体从股权进入到退出各阶段的股权管理职责,更加贴合信托公司股权监管实际,突出信托公司公司治理机制要求。
金融科技赋能信托,行业基础设施渐趋完善       信托受益权账户的全国统一管理可以解决以往投资者对信托产品信息了解困难甚至上当受骗的风险,有利于规范信托公司的运作,规范信托业的信息披露和有效监管,防范风险。科技对信托的赋能效果不仅体现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金融的前沿科技领域,信托公司也在加大探索力度。
“九民纪要”正式发布,明确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       “九民纪要”在“信托财产的诉讼保全”一节明确了信托财产独立性原则:信托财产在信托存续期间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固有财产。“九民纪要”为我国未来发展家族信托等打开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切断融资通道,地产信托规模4年来首次负增长       截至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二季度减少1480.67亿元,环比下降5.05%,这也是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新增规模环比负增长。信托行业正积极响应中央政策,“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进一步严格落实银保监会对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的明确要求,有效遏制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增长,防范风险过度积累。
服务信托成热点,家族信托受追捧       2019年,服务信托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服务信托最能体现信托的制度价值,是中国信托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人群数量进一步增长,作为信托的本源业务和专属业务,家族信托不但能够带动信托公司财富管理转型、提升资产管理能力,还有利于提升信托公司的市场品牌价值。
推动信保合作,保险金信托前景广阔       保险资金则有长期低成本的特点,其长期稳定的机构客户可以发展成为信托公司的资源。当发生保险利益给付时,保险金信托将忠实履行委托人(投保人)的托付,让包括保险金在内的信托财产在信托受益人的日常生活、求学、成长、婚育、事业、养老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