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李馨:如何在中国做好“管理式医疗”

发布时间:2016-12-16 13:40:5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12月16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国际高层论坛”在海南博鳌召开。在商业健康保险分论坛上,平安健康保险创新业务总监李馨做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摘录: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总监 李馨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人们对于健康、医疗的认识越来越高,但是怎么转换为对于商业健康险的需求还需要一个过程。而真正要把这个行业做大,还需要面三方面的挑战。首先是产品,现在大家普遍的感觉是,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太多,市面上所有的同类产品几乎都一样,没有体现出特色的差异化。第二是保险公司的缺乏对风险的基本定价能力,导致我们推出的产品不能覆盖所有的风险,也不能体现差异化。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保险公司对医疗离得稍微有点远。过去几年,我们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更多与医保有关,只是付钱,没有把医疗服务转换或者是引导给被保险人。第三是缺数据。现在各家医院都在建设大数据的平台,但是,真正能够被险种所利用的健康信息、精准定价的模型信息等,都比较缺乏。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和医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能够获取更多跟医疗、健康相关的信息,才能够把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设计。

这样来看,未来医疗商业健康险发展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领域发力,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二是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挖掘与转化,三是打通医疗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有效的健康干预。

对于健康险来说,关键的不是病,而是在未患病时的预防。现在医疗太专业也太多样化了,客户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在这种情下,保险公司同时作为产品方和销售方,完全可以负起职责,打通信息屏障,虽然不具备管理医疗的能力,但是可以发挥信息传递的功能,把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传递给客户。

那么,怎么在中国做管理式医疗?在我看来,真正的保险公司不可以管理医疗,而是要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同时要做大规模,这样才可以获得付费权,使得老百姓享受更合理的价格。

平安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当然也并不成熟。大家知道,过去10年我们一直专注高端健康险,因为这个领域的付费模式与利益机制更加灵活,现在也已经运作的较为成熟。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不能满足广大百姓的需求,所以,我们正在推动业务下沉,希望把在高端健康险领域建立起来的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拓展到所有的医院。比如我们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医院推出的儿童医疗险——平安宝贝,以及与三家医院合作推出的“医保+”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