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从5月26日到今天为止,本报策划组织的“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共10篇全部刊发完毕。来自保险公司、高等院校以及政府部门的9位专家学者和官员就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内涵、保险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合理定位、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面向未来的重大挑战、保险业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乃至保险监管转型的思路等,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充分而有建设性的讨论。这些专家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明晰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和启发。本组文章结束之际,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了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历史责任,为保险业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这是我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意见》正式发布后,本报将继续组织业内外力量,全方位予以讨论、解读和报道。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一

王和:保险业是“天然的公众公司”   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接受《中国保险报》总编辑于华的采访,就保险业在新时期的定位、保险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建设“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基本问题阐述了个人观点。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二

史培军:保险业应更多去“找市场”   企业应该“找市场”,还是“找市长”?这是中国经济转轨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而对于社会性特征明显的保险业来说,又该如何理性选择?《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杜亮近日就此对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进行了采访。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三

魏华林:中国保险业的远虑与近忧   社会和消费者对保险的负面认知——电话骚扰、销售误导、理赔难为何长期存在?如何解开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种种症结?近日,《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杜亮采访了武汉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所长魏华林,就中国保险业面临的近忧与远虑做了详尽分析。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四

郝演苏:保险业是以保障为根基的行业   从事保险教学31年、现在担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的郝演苏,对保险业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对保险的“保障”功能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近日,《中国保险报》执行总编辑李俊岭采访了郝演苏。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五

郑伟:监管者是“裁判员”不是“教练员”   如何建立真正的退出机制?随着保险业市场化的推进,保险市场主体会不会出现破产?保险保障基金在市场退出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近年来,保险监管理念发生了哪些变化?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杜亮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六

魏迎宁:保险业市场化改革更需要监管   如何认清保险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展和努力方向?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在哪里?商业保险产品与(准)公共服务产品的边界在哪里?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保险报》编委张春辉采访了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魏迎宁。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七

庹国柱:保险业不能做“第二社保”   作为保险业界的知名学者,庹国柱屡屡对监管部门乃至保险业界谏言;他不拘泥于理论,始终融入保险业发展的广阔天地。近日,围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内涵、农业保险的现状和未来等话题,《中国保险报》执行总编辑李俊岭专访了庹国柱。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八

郑功成:缺失商业保险 多层次社保体系是空话   尽管法定的社会保障已经呈现出普惠性特征,但由于商业保险发展的滞后,多层次的目标并未实现。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将给商业保险发展带来哪些机会?保险行业如何抓住机遇求得大发展?为此,《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赵晓强采访了长期从事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九

别涛:高风险企业强制投保环责险是不变的目标   今年以来,“环责险”“食责险”是否立法强制投保的问题引起各方尤其是保险界的高度关注。类似涉及公众利益的责任保险,是采用“强制”还是“鼓励”,作为相关领域的政府管理部门怎么看?近日,《中国保险报》副总编辑杜亮专访了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就环责险的起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作了充分讨论。

“十论现代保险服务业”系列访谈之十

王和:科技将颠覆传统保险业   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屌丝逆袭传统行业”已经成为一股声势浩大的潮流。对于传统保险业来讲,是坐以待毙,还是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以应时局?带着这个关乎保险业未来的根本性问题,《中国保险报》总编辑于华专访了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