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的保险投资新格局

□《中国银行保险报》组织编写

在同时面临宏观市场变化、监管环境变化、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挑战的当下,寿险业务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保险公司的转型也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何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大环境中规避危机、把握机遇,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的要点。

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

保险资金在金融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配置结构日趋多元,产品快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力度极大提升。但是保险资金同时也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金融同业竞争、资金规模与资金成本压力等内外部环境的艰巨挑战。

如何适应疫情与低利率的大环境,使保险资金回归保险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未来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当前大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将从资产端、负债端、资产负债的联动三个方面阐述未来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从而展示保险投资在战略资产配置这一方面转型的机遇。

1.资产端:稳定收益,增加久期,防范利差损风险

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配置低风险、长久期、具有免税效应的国债,以及高收益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小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将成为未来债券投资的主要方向。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下,全球各主要央行将在未来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中国的总体利率水平自2019年以来已运行在底部区域。此外,考虑到信用债逐渐打破刚性兑付、违约风险增加,保险公司需要对现有的固定收益配置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期限长、风险低、收益率适中的长期信用产品配置比例,进一步加大符合配置需求的基础设施债券、低风险企业债、优先股以及金融产品的配置力度。

优化权益类投资结构,在配置收益率具有相对优势的固收品种同时,做好核心权益资产的布局,进行提前选择和投资。保险行业长期和稳定的负债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坚定践行价值投资理念。保险资金的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担短期的波动以获得长期超额回报。在市场日趋成熟的背景下,险资有望更好地发挥其长期配置的优势,与优秀的上市公司共同创造价值。另外,险资配置权益资产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发扬价值投资精神,有助于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作用,助力经济结构转型,亦有利于提高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

在传统投资资产不确定性增加、超额收益获取难背景下,考虑增加长期资金配置低流动性、高收益的另类资产所占比例。从国际经验上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型保险机构为了应对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另类资产的配置。根据欧洲央行的统计,2019年,欧洲保险机构的另类投资占比为9.6%,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近年来,另类投资在保险资金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以直接提供项目融资的方式,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融资成本,有效促进了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融资模式的发展。此外,由于另类投资的过程简单透明,保险资金的交易对手大部分为AAA以上的大型央企或行业龙头企业,保险机构从而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控制信用风险。

2.负债端: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优化产品结构,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合理设置保证收益水平。保险公司也需要加快产品转型,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保险公司亟须升级产品结构,从完善保障型产品、定制特色化产品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发掘产品的潜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保险公司可以提高保障型产品的占比,使保险产品脱离对利差的高度依赖,回归保险的互助本源,提高整个行业应对利率环境变动风险的能力。

强化成本费用管理,提升经营能力,通过加强数字化运营等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债券市场利率下行、非标资产收益率的下行以及广泛存在资产荒,保险机构只能下调资产收益率预期。然而,保险机构的负债成本并未随市场利率的下降而降低,利差损风险巨大,面临负债成本刚性与资产收益下行的双向挤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利用新技术,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公司利润,增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经济环境的能力。保险公司应主动探索与互联网、物业、医疗、保健等产业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努力实现范围经济。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延长产业链,进而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3.资产+负债: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加强资产和负债双向协同,在资产配置中不断优化资产负债匹配机制。通过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互动,实现动态、可持续的匹配。

主动调整产品策略,坚持稳健为主的产品定价策略,严格防范产品定价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建议定价预定利率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与投资回报率,更加关注投资收益水平和利差损风险;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资产与负债现金流特点,借助免疫理论,防范利率风险;审慎开发高预定利率产品,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控制负债成本,保持分红和结息水平合理化;基于不同利率假设,加强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要根据负债端所面临的市场变化,主动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调节资产久期,减少保险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收益和风险上的错配。大类资产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模型优化计算给出,需要吸收融合投资策略规划,有目的性地解决特定问题。为提升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倾向于投资长久期的国债和金融债;为提升净投资收益,获取风险和流动性溢价,倾向于投资非公开市场标的,如不动产、PE等,同时由于另类资产跟其他资产的相关性相对比较低,可以起到分散风险作用;选取票息收益比较高且信用等级比较好的品种,如协议存款、私募债、金融产品、优先股等,为整个投资组合提供稳定现金流。投资策略规划更多地偏向于定性,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公司自身存量资产的情况及未来战略规划,确定一个大致的投资范围,框定组合优化的范围。相比单纯基于资产风险收益假设量化模型得出的优化组合,这样的优化组合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应避免模型优化结果过于集中配置在少数风险收益比较高的资产类别上,那样无法做到真正的风险分散。

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在资产配置中贯彻风险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贯彻,需要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的建设,同样也需要先进理念的保障。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需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则不可能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功能。保险公司需要从管理层面开始,与投资管理部门、负债端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形成重视资产负债管理、主动配合执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管理氛围。利用培训和宣导等方式,引导相关人员有意识地、主动地执行各项制度。

保险资产配置的考核中纳入风险指标,建立基于风险调整和资本回报的投资业绩评价管理体系,形成持续对资产和负债管理相关策略执行与监控的正反馈,最终对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将风险纳入收益率考核,需要着重考虑负债端要求,尤其对于保险资金,从净收益、总收益、综合投资收益等多方面考核。着重考核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与收益率,增设VaR(风险价值模型)、使用时间加权回报率等风险监测指标,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中汇报。

数字化转型趋势

除了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疫情也令保险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常态化使得线下业务运营受阻,保险业需要依靠线上运营的方式,或者依靠新兴的技术手段尽快恢复稳健运营;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运营在成本及效率上具备绝对优势。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初期,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保险行业本身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自身转型能力不强,缺少相关人才、相关经验,数字化基础较差,各业务端数字化转型不协调、不统一。很多保险公司尚未设立数字化转型的负责人、负责部门,其数字化投入有限,机制不够完善。另外,大部分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其从内部的信息管理、产品开发定价,到外部的渠道销售,都存在着数字化不普及的问题。因此,我国保险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还处于一个初级状态,数字化能力亟待提升。以渠道应用场景为例,在互联网保险的驱动下,近年来(2019年-2021 年)保险业务线上化渗透率只维持在6%-9% 左右,且增速较慢,传统的线下化渠道模式仍为主流,数字化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目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现状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保险公司提出了如下挑战:一是做到内部与外部数字化构建并重,建立企业与客户、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的链接,解决业务效率低、成本高、业务增长出现瓶颈等问题;二是进行信息的共享与整合,推进中台化、云化,数据中台通过信息的共享整合,解决目前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快速扩展、快速响应前端需求变化,驱动业务发展和创新;三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保险公司需进行全方位新技术应用探索,包括从信息识别、共享经济、可视化技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预测性分析、数字技术平台、区块链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四是数字化统筹建设的实现,从而发挥集团优势,追求协同效应;五是保险公司还应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到组织与机构的变革,设立相关部门,将IT部门职能向主动创新引领转变,构建数字化发展长效机制;六是在数字化进程中建立与外部金融服务公司、科技公司的合作,从而了解行业先进经验,多渠道增加技术触点。

除了保险公司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出的需求与挑战,外部的监管规则对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也提出了要求。最近“偿二代” 二期新规的实施,给保险公司资产端带来数据治理的更高要求,也对保险公司的数字化提出了挑战。“偿二代”二期规则下,资产端字段需求增多,穿透计量要求对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的所有资产进行穿透相关的标签化处理。这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推进完善数字化机制,加强数据治理,从而明确资产分类,满足资产数据的准确性、颗粒度要求。另外,“偿二代”二期新规也迫使保险公司加大投入IT系统开发。“偿二代”二期中的穿透计量对资产数据的时效性要求高,纯手工计算、线下数据储存难以保证穿透质量、难以支持准确计算和后续分析测试,同时还会带来非常高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因 此,保险公司数字化的数据库及计量分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成为满足“偿二代”二期监管规则的必要条件。

绿色投资

除了资金资产配置与数字化转型外,绿色投资也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保险资金迫切需求新的投资领域的当下,绿色投资以长期性、稳健性的特点成为未来长期确定性趋势。同时,绿色投资的长期特点与资金资产配置中对长久期产品的需求完美匹配,而绿色投资中对数据信息的积累、标准化、充分披露等问题的要求,也与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谋而合。

虽然近年来保险行业绿色投资的规模在不断提升,但是绿色投资与负责人投资的理念仍未完全贯穿到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目前保险行业的绿色投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保险公司对绿色投资的认知、重视和资源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董事会和组织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目前,企业对ESG绿色投资的重视和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政策层面,急需将认知转变为行动,把政策变成具体举措,长期关注实际效果。其次,信息披露不充分,绿色投资相关的数据质量特别是定量化的数据可比性较差。绿色投资及评价高度依赖于信息披露,而信息披露与重视程度高度关联。现有数据信息不足,特别是缺乏定量及可比性。再次,国内对ESG评价的专业整合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不同行业和地区间数据的可比性、相对重要性的判定(权重选择)、整合方法的科学性不足。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 ESG 评级评价服务,但大部分受制于数据和专业整合能力的缺陷,更关注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多采用定性指标或高度依赖于专家评分,定量、可靠、客观的数据比重较少。这些都为ESG绿色投资在行业内的普及带来或多或少的挑战。对于如何落实ESG绿色投资策略,除了可以参考主流的ESG评级结果,如MSCI评价方法,还可以搭建自有的ESG评价体系。通过设置绿色数据库,对不同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不同行业加权选取ESG评估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投资公司进行评估。然后将ESG评价结果作为指标纳入公司投资评价体系,或是参考ESG评价结果直接进行正面筛选和负面过滤,建立公司自己的绿色投资备选池,从而根据备选池的结果进行绿色投资。

除此之外,在ESG绿色投资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资者与股东间的指标冲突。投资者追求的是财务回报,非财务指标最终要通过影响财务指标来影响其投资业绩,所以,如何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以股东的视角来看待企业,追求股东回报。但绿色投资视角是将公司看作通道与节点,要实现社会和环境责任,是从全人类的视角,追求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而践行绿色投资,不仅仅是为了绩效,更希望在投资过程中引入绿色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来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作者介绍:

付振平,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

张佳,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

 

疫情常态化下的保险投资新格局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9-17

□《中国银行保险报》组织编写

在同时面临宏观市场变化、监管环境变化、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挑战的当下,寿险业务转型的压力越来越大,保险公司的转型也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何在面临各种挑战的大环境中规避危机、把握机遇,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的要点。

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

保险资金在金融市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配置结构日趋多元,产品快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力度极大提升。但是保险资金同时也面临复杂的经济形势、金融同业竞争、资金规模与资金成本压力等内外部环境的艰巨挑战。

如何适应疫情与低利率的大环境,使保险资金回归保险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未来保险资金资产配置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当前大环境进行分析,我们将从资产端、负债端、资产负债的联动三个方面阐述未来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发展趋势,从而展示保险投资在战略资产配置这一方面转型的机遇。

1.资产端:稳定收益,增加久期,防范利差损风险

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配置低风险、长久期、具有免税效应的国债,以及高收益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小银行的二级资本债,将成为未来债券投资的主要方向。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下,全球各主要央行将在未来长期维持低利率水平。中国的总体利率水平自2019年以来已运行在底部区域。此外,考虑到信用债逐渐打破刚性兑付、违约风险增加,保险公司需要对现有的固定收益配置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期限长、风险低、收益率适中的长期信用产品配置比例,进一步加大符合配置需求的基础设施债券、低风险企业债、优先股以及金融产品的配置力度。

优化权益类投资结构,在配置收益率具有相对优势的固收品种同时,做好核心权益资产的布局,进行提前选择和投资。保险行业长期和稳定的负债属性决定了其能够坚定践行价值投资理念。保险资金的稳定性,使得其能够承担短期的波动以获得长期超额回报。在市场日趋成熟的背景下,险资有望更好地发挥其长期配置的优势,与优秀的上市公司共同创造价值。另外,险资配置权益资产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发扬价值投资精神,有助于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发挥长期资金的作用,助力经济结构转型,亦有利于提高市场稳定性和流动性。

在传统投资资产不确定性增加、超额收益获取难背景下,考虑增加长期资金配置低流动性、高收益的另类资产所占比例。从国际经验上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大型保险机构为了应对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不约而同地增加了另类资产的配置。根据欧洲央行的统计,2019年,欧洲保险机构的另类投资占比为9.6%,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近年来,另类投资在保险资金中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以直接提供项目融资的方式,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融资成本,有效促进了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融资模式的发展。此外,由于另类投资的过程简单透明,保险资金的交易对手大部分为AAA以上的大型央企或行业龙头企业,保险机构从而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控制信用风险。

2.负债端:优化结构,降低成本

优化产品结构,在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合理设置保证收益水平。保险公司也需要加快产品转型,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公司发展,保险公司亟须升级产品结构,从完善保障型产品、定制特色化产品等方面入手,尽可能发掘产品的潜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保险公司可以提高保障型产品的占比,使保险产品脱离对利差的高度依赖,回归保险的互助本源,提高整个行业应对利率环境变动风险的能力。

强化成本费用管理,提升经营能力,通过加强数字化运营等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债券市场利率下行、非标资产收益率的下行以及广泛存在资产荒,保险机构只能下调资产收益率预期。然而,保险机构的负债成本并未随市场利率的下降而降低,利差损风险巨大,面临负债成本刚性与资产收益下行的双向挤压。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等方式,利用新技术,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并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公司利润,增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经济环境的能力。保险公司应主动探索与互联网、物业、医疗、保健等产业的多样化合作模式,努力实现范围经济。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助、社会融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延长产业链,进而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3.资产+负债: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加强资产和负债双向协同,在资产配置中不断优化资产负债匹配机制。通过资产端与负债端的互动,实现动态、可持续的匹配。

主动调整产品策略,坚持稳健为主的产品定价策略,严格防范产品定价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建议定价预定利率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与投资回报率,更加关注投资收益水平和利差损风险;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资产与负债现金流特点,借助免疫理论,防范利率风险;审慎开发高预定利率产品,增强抵御利率风险的能力;控制负债成本,保持分红和结息水平合理化;基于不同利率假设,加强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

要根据负债端所面临的市场变化,主动优化大类资产配置,调节资产久期,减少保险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收益和风险上的错配。大类资产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模型优化计算给出,需要吸收融合投资策略规划,有目的性地解决特定问题。为提升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倾向于投资长久期的国债和金融债;为提升净投资收益,获取风险和流动性溢价,倾向于投资非公开市场标的,如不动产、PE等,同时由于另类资产跟其他资产的相关性相对比较低,可以起到分散风险作用;选取票息收益比较高且信用等级比较好的品种,如协议存款、私募债、金融产品、优先股等,为整个投资组合提供稳定现金流。投资策略规划更多地偏向于定性,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公司自身存量资产的情况及未来战略规划,确定一个大致的投资范围,框定组合优化的范围。相比单纯基于资产风险收益假设量化模型得出的优化组合,这样的优化组合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应避免模型优化结果过于集中配置在少数风险收益比较高的资产类别上,那样无法做到真正的风险分散。

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在资产配置中贯彻风险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贯彻,需要建设良好的内控环境。内控环境的建设,同样也需要先进理念的保障。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需要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则不可能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功能。保险公司需要从管理层面开始,与投资管理部门、负债端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形成重视资产负债管理、主动配合执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管理氛围。利用培训和宣导等方式,引导相关人员有意识地、主动地执行各项制度。

保险资产配置的考核中纳入风险指标,建立基于风险调整和资本回报的投资业绩评价管理体系,形成持续对资产和负债管理相关策略执行与监控的正反馈,最终对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将风险纳入收益率考核,需要着重考虑负债端要求,尤其对于保险资金,从净收益、总收益、综合投资收益等多方面考核。着重考核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与收益率,增设VaR(风险价值模型)、使用时间加权回报率等风险监测指标,并将监测分析结果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中汇报。

数字化转型趋势

除了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疫情也令保险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常态化使得线下业务运营受阻,保险业需要依靠线上运营的方式,或者依靠新兴的技术手段尽快恢复稳健运营;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字化运营在成本及效率上具备绝对优势。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发展初期,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保险行业本身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自身转型能力不强,缺少相关人才、相关经验,数字化基础较差,各业务端数字化转型不协调、不统一。很多保险公司尚未设立数字化转型的负责人、负责部门,其数字化投入有限,机制不够完善。另外,大部分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其从内部的信息管理、产品开发定价,到外部的渠道销售,都存在着数字化不普及的问题。因此,我国保险行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目前还处于一个初级状态,数字化能力亟待提升。以渠道应用场景为例,在互联网保险的驱动下,近年来(2019年-2021 年)保险业务线上化渗透率只维持在6%-9% 左右,且增速较慢,传统的线下化渠道模式仍为主流,数字化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目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现状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保险公司提出了如下挑战:一是做到内部与外部数字化构建并重,建立企业与客户、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各业务的链接,解决业务效率低、成本高、业务增长出现瓶颈等问题;二是进行信息的共享与整合,推进中台化、云化,数据中台通过信息的共享整合,解决目前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快速扩展、快速响应前端需求变化,驱动业务发展和创新;三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保险公司需进行全方位新技术应用探索,包括从信息识别、共享经济、可视化技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预测性分析、数字技术平台、区块链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四是数字化统筹建设的实现,从而发挥集团优势,追求协同效应;五是保险公司还应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到组织与机构的变革,设立相关部门,将IT部门职能向主动创新引领转变,构建数字化发展长效机制;六是在数字化进程中建立与外部金融服务公司、科技公司的合作,从而了解行业先进经验,多渠道增加技术触点。

除了保险公司自身数字化转型提出的需求与挑战,外部的监管规则对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也提出了要求。最近“偿二代” 二期新规的实施,给保险公司资产端带来数据治理的更高要求,也对保险公司的数字化提出了挑战。“偿二代”二期规则下,资产端字段需求增多,穿透计量要求对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的所有资产进行穿透相关的标签化处理。这要求保险公司进一步推进完善数字化机制,加强数据治理,从而明确资产分类,满足资产数据的准确性、颗粒度要求。另外,“偿二代”二期新规也迫使保险公司加大投入IT系统开发。“偿二代”二期中的穿透计量对资产数据的时效性要求高,纯手工计算、线下数据储存难以保证穿透质量、难以支持准确计算和后续分析测试,同时还会带来非常高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因 此,保险公司数字化的数据库及计量分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成为满足“偿二代”二期监管规则的必要条件。

绿色投资

除了资金资产配置与数字化转型外,绿色投资也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保险资金迫切需求新的投资领域的当下,绿色投资以长期性、稳健性的特点成为未来长期确定性趋势。同时,绿色投资的长期特点与资金资产配置中对长久期产品的需求完美匹配,而绿色投资中对数据信息的积累、标准化、充分披露等问题的要求,也与保险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谋而合。

虽然近年来保险行业绿色投资的规模在不断提升,但是绿色投资与负责人投资的理念仍未完全贯穿到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目前保险行业的绿色投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首先,保险公司对绿色投资的认知、重视和资源投入不足,特别是在董事会和组织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目前,企业对ESG绿色投资的重视和认知还主要停留在政策层面,急需将认知转变为行动,把政策变成具体举措,长期关注实际效果。其次,信息披露不充分,绿色投资相关的数据质量特别是定量化的数据可比性较差。绿色投资及评价高度依赖于信息披露,而信息披露与重视程度高度关联。现有数据信息不足,特别是缺乏定量及可比性。再次,国内对ESG评价的专业整合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不同行业和地区间数据的可比性、相对重要性的判定(权重选择)、整合方法的科学性不足。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 ESG 评级评价服务,但大部分受制于数据和专业整合能力的缺陷,更关注信息披露的质量,更多采用定性指标或高度依赖于专家评分,定量、可靠、客观的数据比重较少。这些都为ESG绿色投资在行业内的普及带来或多或少的挑战。对于如何落实ESG绿色投资策略,除了可以参考主流的ESG评级结果,如MSCI评价方法,还可以搭建自有的ESG评价体系。通过设置绿色数据库,对不同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不同行业加权选取ESG评估指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投资公司进行评估。然后将ESG评价结果作为指标纳入公司投资评价体系,或是参考ESG评价结果直接进行正面筛选和负面过滤,建立公司自己的绿色投资备选池,从而根据备选池的结果进行绿色投资。

除此之外,在ESG绿色投资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投资者与股东间的指标冲突。投资者追求的是财务回报,非财务指标最终要通过影响财务指标来影响其投资业绩,所以,如何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以股东的视角来看待企业,追求股东回报。但绿色投资视角是将公司看作通道与节点,要实现社会和环境责任,是从全人类的视角,追求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而践行绿色投资,不仅仅是为了绩效,更希望在投资过程中引入绿色投资理念和评价标准,来推动整个社会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作者介绍:

付振平,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

张佳,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精算与风险管理咨询合伙人。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