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贷款下沉到牧区

——农行青海省分行推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纪实

发布时间:2021-07-01 09:14:1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于晗

“双向挂职、双办业务、双评信用、双控风险”,当基层党建与基层银行形成合力,将会擦出哪些火花?

2015年,青海省首创“党建+金融”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打通了基层银行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农牧民有了新抓手,银行开展基层金融服务有了新平台,为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提供了青海“样板”。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青海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农业银行以“双基联动”为契机,主动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联动,业务全面覆盖39家县支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行在青海省已累计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逾50亿元,贷款余额12.26亿元,规模居青海各类银行首位。

在广阔高原,“双基联动”已成为农行的一面旗帜。

发展走上快车道

6月初,《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来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这里是每年一届“青甘川三省藏区赛马会”的举办地,也是当地发展生态畜牧“岗龙做法”的首创之地。

在岗龙乡科拉村,已连续举办三届的“青甘川三省藏区赛马会”是岗龙乡的一张旅游名片。岗龙乡党委书记洛周尼玛表示,每年八九月举行的赛马会吸引着自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数百位赛马手前来参赛,还有省内外的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得益于赛马、射箭以及音乐会等项目的综合开发运营,现在每届赛马会可以给科拉村带来90万元到100万元的净收益。”洛周尼玛喜悦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赛马会的打造离不开“双基联动”。2016年,“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被引进岗龙乡,农行通过“双基联动”与科拉村合作社达成协议,为赛马会项目提供了900万元贷款,用于赛马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如今,每年赛马会的收入还完贷款和利息之后,还可以用于分红。”洛周尼玛感激地说,“双基联动”不仅提供了最及时的帮扶,也为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岗龙乡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素有“世界最长的史诗、中国最美的湿地、雪域最靓的净土”之说。不过,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济较为落后,畜牧业是岗龙乡唯一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过度放牧加之气候变化因素,生态矛盾日益突出,贫困问题始终难解。

岗龙乡岗龙村为改变现状,2009年,在岗龙村党支部书记赞忠的带领下,牧民组建了岗龙村扶贫互助社。2011年,在扶贫互助社基础上成立了岗龙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草场牛羊入股、牲畜按类组群、草场划区轮牧、人员按技分工、统一集约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形成了适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岗龙做法”。

为了帮助牧民和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2017年起,农行通过与乡级村级两委对接,签订“双基联动”贷款合作协议,给岗龙村的叶太、俄姿等20位牧民发放400万元贷款,对加快岗龙村产业发展和增加牧民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贷款,牧民叶太的牦牛养殖由最初的24头达到现在的86头,年收入也由原先的3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左右,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以前家庭条件不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能给家里置办些家具了,我们村支书也说,‘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使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叶太感慨地说。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等扶持下,岗龙村合作社实现了“三个百分百”:全村牧民100%入社、全村草场100%入社、各家牲畜100%入社管理。经过股份制的改造,彻底激发出这个偏远村落的活力。岗龙村酸奶加工厂、种畜厂、饲草基地等产业项目也相继兴办。2019年,岗龙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国有大行显担当

在所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农行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商业银行;在高原藏区,农行也是唯一一个基层网点几乎覆盖所有乡镇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特殊的职能和广泛的服务网点,让农行当仁不让成为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的主要担当。

作为一位基层银行行长,农行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支行行长王刚对此深有感触。2015年青海省开始试点推广“双基联动”,王刚就是这一模式在甘德县的首个践行者。

王刚不仅是一名银行基层干部,是农行派驻甘德县上贡麻乡隆亚村的第一驻村书记,还是一个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

和其他传统的牧业村一样,隆亚村牧民群众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脱贫路上最大的阻力。“老百姓由于认识程度较低,对于任何工作都存在一些抵触,认为不必要。”王刚明白,要跟牧民不断讲党的政策、金融的作用,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他们才会慢慢改变原有的观念。

为了帮助牧民了解相关扶贫政策,王刚带领农行的同事在村上开设金融小讲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里的牧民宣传信贷扶贫优惠政策,鼓励老乡们积极创业。同时,王刚还创造性地推出一套“村干部+贫困户”的贷款模式,不断想方设法,为牧民谋福利、找路子。

该支行19位员工在王刚的带领下,个个成为高原战士。无论冬夏,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大雪封路,信贷员都会如约上门为牧民建档、讲解金融知识。一些牧民深居山中,一趟来回两三百公里都是常事,信贷员和村委干部依然充满干劲,步履不停。

从2015年到今年5月31日,王刚带领甘德县共成立了8个“双基联动”办公室,投放合作贷款7000余万元。仅在岗龙乡,“双基联动”的合作贷款余额就达到2746万元,客户数拓展到139户。

洛周尼玛对此感叹不已,“‘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政策的落地,不仅提升了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威望,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工作比以前好开展了,群众对见得着、拿到手的实惠非常满意。”

基层党建发挥巨大作用

“双基联动”实现了双向赋能,加深了党组织在当地的威信,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牧民的信用观念。在“双基联动”模式作用下,农村牧区的信用环境大有提升,农牧民整体信用意识逐步提升,形成了“讲信用、守诚信”的良好氛围。

在“双基联动”开展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要挨家挨户走访,为农户建立信息档案, 农户想要获得贷款支持,拥有信用档案是第一步。“双基联动”不仅为农村牧区带来了金融资源,还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牧区的信用信息建设进程。

农行青海省分行三农金融部工作人员李永乐说,“只要是农行‘双基联动’线上化贷款用户,通过在农行农户信息档案系统里录入家庭基本信息,系统就能自动测算出信用额度,农户直接通过网银、掌银等线上渠道就能实现自助用款和还款。”

“‘双基联动’模式开展之前,银行基本很难能将贷款下沉到牧区。牧民想要贷款,必须得依靠公职人员的担保才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牧民信用信息的掌握,牧民缺乏贷款信用凭据。”农行甘德县支行客户经理甘·格日多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双基联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农户不仅更容易获得贷款,而且比城里人还注重信用!”农行湟中区支行副行长贾国祎说,目前在青海西宁市湟中区,通过“双基联动”模式放出去的贷款,村民还款意愿普遍很高,不良率几乎为零。

“村支部书记成为了我们的第一客户经理,在风控和信审上首先帮我们把了一关。这正是‘双基联动’的重要意义,基层的党建发挥了巨大作用!”贾国祎说。

调研中,湟中区上新庄静房村支部书记感慨,“双基联动”打通了牧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村委的威信和形象,改善了本地的信用环境,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今年4月,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表示,依托“双基联动”模式,青海的农村金融改革已渐入佳境,“银行+支部+农户”的农村金融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目前,青海全省已有70%的农牧户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户不良率仅为0.26%。

依托“双基联动”模式,青海的乡村治理涌现新的活力。青海全省村两委派出挂职兼职干部4000余人,在参与信贷管理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双基联动”也成为青海省在全国最具影响力、最亮丽的金融品牌,并在全国近20个省份得到推广。

(本报记者胡杨对本文亦有贡献)


贷款下沉到牧区

——农行青海省分行推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纪实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01

□本报记者 于晗

“双向挂职、双办业务、双评信用、双控风险”,当基层党建与基层银行形成合力,将会擦出哪些火花?

2015年,青海省首创“党建+金融”的“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打通了基层银行与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使基层党组织服务农牧民有了新抓手,银行开展基层金融服务有了新平台,为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提供了青海“样板”。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青海调研了解到,近年来,农业银行以“双基联动”为契机,主动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联动,业务全面覆盖39家县支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行在青海省已累计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逾50亿元,贷款余额12.26亿元,规模居青海各类银行首位。

在广阔高原,“双基联动”已成为农行的一面旗帜。

发展走上快车道

6月初,《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来到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岗龙乡。这里是每年一届“青甘川三省藏区赛马会”的举办地,也是当地发展生态畜牧“岗龙做法”的首创之地。

在岗龙乡科拉村,已连续举办三届的“青甘川三省藏区赛马会”是岗龙乡的一张旅游名片。岗龙乡党委书记洛周尼玛表示,每年八九月举行的赛马会吸引着自青海、甘肃、四川三省的数百位赛马手前来参赛,还有省内外的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得益于赛马、射箭以及音乐会等项目的综合开发运营,现在每届赛马会可以给科拉村带来90万元到100万元的净收益。”洛周尼玛喜悦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赛马会的打造离不开“双基联动”。2016年,“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被引进岗龙乡,农行通过“双基联动”与科拉村合作社达成协议,为赛马会项目提供了900万元贷款,用于赛马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如今,每年赛马会的收入还完贷款和利息之后,还可以用于分红。”洛周尼玛感激地说,“双基联动”不仅提供了最及时的帮扶,也为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岗龙乡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素有“世界最长的史诗、中国最美的湿地、雪域最靓的净土”之说。不过,由于气候寒冷、交通不便,长期以来经济较为落后,畜牧业是岗龙乡唯一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过度放牧加之气候变化因素,生态矛盾日益突出,贫困问题始终难解。

岗龙乡岗龙村为改变现状,2009年,在岗龙村党支部书记赞忠的带领下,牧民组建了岗龙村扶贫互助社。2011年,在扶贫互助社基础上成立了岗龙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草场牛羊入股、牲畜按类组群、草场划区轮牧、人员按技分工、统一集约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形成了适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岗龙做法”。

为了帮助牧民和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2017年起,农行通过与乡级村级两委对接,签订“双基联动”贷款合作协议,给岗龙村的叶太、俄姿等20位牧民发放400万元贷款,对加快岗龙村产业发展和增加牧民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了贷款,牧民叶太的牦牛养殖由最初的24头达到现在的86头,年收入也由原先的3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左右,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以前家庭条件不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能给家里置办些家具了,我们村支书也说,‘双基联动’合作贷款使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叶太感慨地说。

如今,在当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双基联动”合作贷款等扶持下,岗龙村合作社实现了“三个百分百”:全村牧民100%入社、全村草场100%入社、各家牲畜100%入社管理。经过股份制的改造,彻底激发出这个偏远村落的活力。岗龙村酸奶加工厂、种畜厂、饲草基地等产业项目也相继兴办。2019年,岗龙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国有大行显担当

在所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农行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商业银行;在高原藏区,农行也是唯一一个基层网点几乎覆盖所有乡镇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特殊的职能和广泛的服务网点,让农行当仁不让成为脱贫攻坚乃至乡村振兴的主要担当。

作为一位基层银行行长,农行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支行行长王刚对此深有感触。2015年青海省开始试点推广“双基联动”,王刚就是这一模式在甘德县的首个践行者。

王刚不仅是一名银行基层干部,是农行派驻甘德县上贡麻乡隆亚村的第一驻村书记,还是一个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

和其他传统的牧业村一样,隆亚村牧民群众们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是脱贫路上最大的阻力。“老百姓由于认识程度较低,对于任何工作都存在一些抵触,认为不必要。”王刚明白,要跟牧民不断讲党的政策、金融的作用,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好,他们才会慢慢改变原有的观念。

为了帮助牧民了解相关扶贫政策,王刚带领农行的同事在村上开设金融小讲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村里的牧民宣传信贷扶贫优惠政策,鼓励老乡们积极创业。同时,王刚还创造性地推出一套“村干部+贫困户”的贷款模式,不断想方设法,为牧民谋福利、找路子。

该支行19位员工在王刚的带领下,个个成为高原战士。无论冬夏,不管烈日炎炎还是大雪封路,信贷员都会如约上门为牧民建档、讲解金融知识。一些牧民深居山中,一趟来回两三百公里都是常事,信贷员和村委干部依然充满干劲,步履不停。

从2015年到今年5月31日,王刚带领甘德县共成立了8个“双基联动”办公室,投放合作贷款7000余万元。仅在岗龙乡,“双基联动”的合作贷款余额就达到2746万元,客户数拓展到139户。

洛周尼玛对此感叹不已,“‘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政策的落地,不仅提升了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威望,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工作比以前好开展了,群众对见得着、拿到手的实惠非常满意。”

基层党建发挥巨大作用

“双基联动”实现了双向赋能,加深了党组织在当地的威信,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牧民的信用观念。在“双基联动”模式作用下,农村牧区的信用环境大有提升,农牧民整体信用意识逐步提升,形成了“讲信用、守诚信”的良好氛围。

在“双基联动”开展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要挨家挨户走访,为农户建立信息档案, 农户想要获得贷款支持,拥有信用档案是第一步。“双基联动”不仅为农村牧区带来了金融资源,还进一步加速了农村牧区的信用信息建设进程。

农行青海省分行三农金融部工作人员李永乐说,“只要是农行‘双基联动’线上化贷款用户,通过在农行农户信息档案系统里录入家庭基本信息,系统就能自动测算出信用额度,农户直接通过网银、掌银等线上渠道就能实现自助用款和还款。”

“‘双基联动’模式开展之前,银行基本很难能将贷款下沉到牧区。牧民想要贷款,必须得依靠公职人员的担保才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牧民信用信息的掌握,牧民缺乏贷款信用凭据。”农行甘德县支行客户经理甘·格日多杰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

“‘双基联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农户不仅更容易获得贷款,而且比城里人还注重信用!”农行湟中区支行副行长贾国祎说,目前在青海西宁市湟中区,通过“双基联动”模式放出去的贷款,村民还款意愿普遍很高,不良率几乎为零。

“村支部书记成为了我们的第一客户经理,在风控和信审上首先帮我们把了一关。这正是‘双基联动’的重要意义,基层的党建发挥了巨大作用!”贾国祎说。

调研中,湟中区上新庄静房村支部书记感慨,“双基联动”打通了牧区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村委的威信和形象,改善了本地的信用环境,更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今年4月,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表示,依托“双基联动”模式,青海的农村金融改革已渐入佳境,“银行+支部+农户”的农村金融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显著提高。目前,青海全省已有70%的农牧户被评为信用户,信用户不良率仅为0.26%。

依托“双基联动”模式,青海的乡村治理涌现新的活力。青海全省村两委派出挂职兼职干部4000余人,在参与信贷管理中赢得了信任和支持。“双基联动”也成为青海省在全国最具影响力、最亮丽的金融品牌,并在全国近20个省份得到推广。

(本报记者胡杨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