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延安精神,何以永恒?

发布时间:2021-07-01 08:36:54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杜亮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65年前,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成为无数中国青年至今吟唱的经典。

一代代中国青年,无论去过延安,还是没去过延安,都为“回延安”这几个字所神往,被吸引、被召唤——这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那么,究竟什么是延安精神,它的魔力到底在哪里?

四点基本内涵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延安十三年,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神,是一个政党的灵魂;而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

延安精神有四点基本内涵:第一条便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最根本的遵循。在延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的七大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领袖地位,从此得以正式确立,不可动摇。第二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核心和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思想路线的源头活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就不可能走到延安、落脚延安;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就不可能走出延安、解放全中国。第三条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七大,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条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变色的标志和保障。中央到达陕北后,在自然条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毛泽东带头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几万军民的“穿衣吃饭”问题,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在黄土高原上开创出革命事业新天地。

一个活的核心

在中央党校的校园里,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及众多的各级党校门前,无不矗立着这样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是校训,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作风的养成与标识。

1943年,毛泽东受邀为当时设在延安的中央党校泼墨题词:“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去揭示其内在联系。“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其本意是指求真务实的学风。由此,作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下来,来之不易,意义深远。

从大革命失败到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最终才形成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换句话说,中国革命此前的曲折很大程度上源于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方向与路径不符合实际的指导,源于在对待中国革命问题上是否坚持实事求是。

1938年,毛泽东凭借多年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国际时局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划时代的战争巨著《论持久战》,其中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走抗日统一战线的道路,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看到文稿后,于同年7月对王稼祥、任弼时说,“应该告诉大家,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完全验证了毛泽东的论断,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时间跨越40年,实事求是的光辉又一次闪耀。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更拉开了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徐徐大幕。

赓续延安精神

“我确实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这也是我人生逆境中、最需要各方面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的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时,回忆自己在延安的插队岁月。

物换星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为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一位当地金融企业管理者认为,“时代环境变了,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也时常思考:强调延安精神学习、强调党建引领与发展业务矛不矛盾?我认为不矛盾。我们加强党建引领,对员工的党史党性教育多了,员工思想正能量的东西自然就多了,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就多了,业务就自然发展起来了。”

回望历史,我们将继续讲好延安时期“全党服从中央、人民追随领袖”的故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纵深前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就是延安精神永久的生命力。


延安精神,何以永恒?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7-01

□本报记者 杜亮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65年前,著名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成为无数中国青年至今吟唱的经典。

一代代中国青年,无论去过延安,还是没去过延安,都为“回延安”这几个字所神往,被吸引、被召唤——这不仅仅是一种物理上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那么,究竟什么是延安精神,它的魔力到底在哪里?

四点基本内涵

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延安十三年,实现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神,是一个政党的灵魂;而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

延安精神有四点基本内涵:第一条便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最根本的遵循。在延安,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的七大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全党“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领袖地位,从此得以正式确立,不可动摇。第二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核心和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思想路线的源头活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就不可能走到延安、落脚延安;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就不可能走出延安、解放全中国。第三条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七大,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条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是延安精神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变色的标志和保障。中央到达陕北后,在自然条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毛泽东带头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几万军民的“穿衣吃饭”问题,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在黄土高原上开创出革命事业新天地。

一个活的核心

在中央党校的校园里,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以及众多的各级党校门前,无不矗立着这样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是校训,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作风的养成与标识。

1943年,毛泽东受邀为当时设在延安的中央党校泼墨题词:“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去揭示其内在联系。“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其本意是指求真务实的学风。由此,作为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下来,来之不易,意义深远。

从大革命失败到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最终才形成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换句话说,中国革命此前的曲折很大程度上源于共产国际对于中国革命方向与路径不符合实际的指导,源于在对待中国革命问题上是否坚持实事求是。

1938年,毛泽东凭借多年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国际时局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划时代的战争巨著《论持久战》,其中指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走抗日统一战线的道路,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看到文稿后,于同年7月对王稼祥、任弼时说,“应该告诉大家,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完全验证了毛泽东的论断,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时间跨越40年,实事求是的光辉又一次闪耀。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更拉开了波澜壮阔改革开放的徐徐大幕。

赓续延安精神

“我确实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这也是我人生逆境中、最需要各方面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我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我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形成的很多的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看作是延安人。”2004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时,回忆自己在延安的插队岁月。

物换星移。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为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一位当地金融企业管理者认为,“时代环境变了,我们作为党员干部也时常思考:强调延安精神学习、强调党建引领与发展业务矛不矛盾?我认为不矛盾。我们加强党建引领,对员工的党史党性教育多了,员工思想正能量的东西自然就多了,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就多了,业务就自然发展起来了。”

回望历史,我们将继续讲好延安时期“全党服从中央、人民追随领袖”的故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纵深前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就是延安精神永久的生命力。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