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郑秉文:建立资产型养老金体系

发布时间:2021-03-08 08:40:5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编者按:

人口老龄化成为两会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郑秉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各个方面将产生深刻、重大影响,养老金制度将首当其冲。我国养老金体系总体看是现收现付制占主导地位,下一代人要承受很大压力,因为老龄化导致劳动就业人口越来越少,而退休人口越来越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20年劳动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66.7%,到2050年快速下降到51.2%,而老年人数量将从2019年18.1%快速提高到34.6%,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金制度出现收不抵支是必然趋势。2020年年底出版的《学习辅导百问》首次给出预测:2029年养老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2036年累计结余将耗尽,此后每年出现缺口。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缺口将逐年扩大,例如,2040年是3.8万亿元,2050年将高达11.3万亿元,2035至2050年各年收支缺口当期值简单加总竟高达87万亿元,即使使用OECD规定的2%贴现率,贴现到2019年也高达52万亿元。换言之,2019年我国养老金支出占GDP的5%,到2050年将高达8.9%,届时将高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必将为财政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拖累。

上述预测显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的“百年之虑”,而夯实养老金制度是“百年大计”。中央高度重视养老金改革,近年来密集发布文件。2019年年底,中央颁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并指出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归纳起来,这些文件和讲话的核心思想就是夯实养老金资产,即从负债型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

中央的决定非常及时。根据“艾伦条件”,社会平均工资与人口增长率之和(即生物收益率)大于利率时,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更有效率,反之则应采取基金积累制。1979-2011年生物收益率高达14.6%,2012-2020年降至10.5%,但仍远远高于利率。据预测,从“十四五”开始,生物收益率逐渐下降,2021-2035年为5.6%,2035-2050年为3.6%,说明随着“十四五”期末有可能迎来人口峰值和负增长,建立资产型养老金体系的条件将逐渐成熟。中央在这个历史节点提出夯实养老金,说明养老金人口红利的消失,应由资本红利予以递补。

资本红利创造奇迹不乏国际案例:加拿大抓住历史机遇于1997年改革,根据其精算报告,从2025年到2100年养老金将连年收不抵支,但其庞大资产带来的投资收益使其收支连年盈余,到2100年基金规模将翻一番。再对标美国,美国是世界GDP大国,也是养老金大国,养老金资产占GDP的162%,而我国仅为11.7%。为此,建议“十四五”时期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的顶层设计应提到案头:

一是基本养老金要尽快引入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这个问题已提出十几年,但始终没有突破,建议将企业缴费划出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以增强缴费激励性,这是做大第一支柱的根本所在。

二是加快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第二支柱覆盖面和资产规模都很小,第三支柱正在试点,可忽略。建议适时实施资本利得税,否则,水位低的90万亿元居民储蓄不可能流向水位高、个税递延的养老金账户。

三是壮大全国社保基金。目前,该基金只够支付全国5个月的养老金,规模太小。建议在窗口关闭之前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予以充实,并考虑扩大国资划转规模,中央层面完成的1.68万亿元划转看来杯水车薪。

总之,建立资产型的养老金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百年之虑”的“百年大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郑秉文:建立资产型养老金体系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1-03-08

编者按:

人口老龄化成为两会热点话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郑秉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各个方面将产生深刻、重大影响,养老金制度将首当其冲。我国养老金体系总体看是现收现付制占主导地位,下一代人要承受很大压力,因为老龄化导致劳动就业人口越来越少,而退休人口越来越多。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20年劳动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66.7%,到2050年快速下降到51.2%,而老年人数量将从2019年18.1%快速提高到34.6%,高于美、英等发达国家。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金制度出现收不抵支是必然趋势。2020年年底出版的《学习辅导百问》首次给出预测:2029年养老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2036年累计结余将耗尽,此后每年出现缺口。根据《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缺口将逐年扩大,例如,2040年是3.8万亿元,2050年将高达11.3万亿元,2035至2050年各年收支缺口当期值简单加总竟高达87万亿元,即使使用OECD规定的2%贴现率,贴现到2019年也高达52万亿元。换言之,2019年我国养老金支出占GDP的5%,到2050年将高达8.9%,届时将高于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必将为财政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拖累。

上述预测显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本世纪的“百年之虑”,而夯实养老金制度是“百年大计”。中央高度重视养老金改革,近年来密集发布文件。2019年年底,中央颁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并指出要增强风险意识,研判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归纳起来,这些文件和讲话的核心思想就是夯实养老金资产,即从负债型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

中央的决定非常及时。根据“艾伦条件”,社会平均工资与人口增长率之和(即生物收益率)大于利率时,养老金采取现收现付制更有效率,反之则应采取基金积累制。1979-2011年生物收益率高达14.6%,2012-2020年降至10.5%,但仍远远高于利率。据预测,从“十四五”开始,生物收益率逐渐下降,2021-2035年为5.6%,2035-2050年为3.6%,说明随着“十四五”期末有可能迎来人口峰值和负增长,建立资产型养老金体系的条件将逐渐成熟。中央在这个历史节点提出夯实养老金,说明养老金人口红利的消失,应由资本红利予以递补。

资本红利创造奇迹不乏国际案例:加拿大抓住历史机遇于1997年改革,根据其精算报告,从2025年到2100年养老金将连年收不抵支,但其庞大资产带来的投资收益使其收支连年盈余,到2100年基金规模将翻一番。再对标美国,美国是世界GDP大国,也是养老金大国,养老金资产占GDP的162%,而我国仅为11.7%。为此,建议“十四五”时期向资产型养老金过渡的顶层设计应提到案头:

一是基本养老金要尽快引入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这个问题已提出十几年,但始终没有突破,建议将企业缴费划出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以增强缴费激励性,这是做大第一支柱的根本所在。

二是加快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金。第二支柱覆盖面和资产规模都很小,第三支柱正在试点,可忽略。建议适时实施资本利得税,否则,水位低的90万亿元居民储蓄不可能流向水位高、个税递延的养老金账户。

三是壮大全国社保基金。目前,该基金只够支付全国5个月的养老金,规模太小。建议在窗口关闭之前建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予以充实,并考虑扩大国资划转规模,中央层面完成的1.68万亿元划转看来杯水车薪。

总之,建立资产型的养老金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百年之虑”的“百年大计”。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