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健康险将常态化增长

发布时间:2020-06-24 09:15:20    作者:谭乐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 朱铭来

□记者 谭乐之/整理报道

2003年的“非典”,短期内对健康险刺激很大,健康险发展较快,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健康险基数较小,短期具备爆发力。当时健康险产品结构同今天不同,最初的健康险业务以储蓄型重疾险为主,医疗报销型业务占比很小。当时健康险强调储蓄和投资功能,对储蓄功能的产品来说,短期内资产膨胀会更容易、更快。

但今天健康险业务增长速度是实打实的,绝大多数业务是医疗保障型,国民对健康险的理解,也从“储蓄投资”变化为“风险保障”。可以说,当时健康险是一种“资产膨胀”,而现在是“保障规模膨胀”。

另一方面,当时的外部环境与今天也大不相同,主要体现在社保上。当时社保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健康险之所以有爆发式增长,是在社保保障不足的前提下。今天在基本医保全覆盖情况下,商业健康险还能够有超过20%的增长速度,我认为这是健康险增长的一种常态化。

不过,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整个医疗保险体系的一些缺口和短板。这次疫情,社保做了件非常漂亮的事,即把患者看病费用全部免掉了。无论是从财政补贴角度,还是从医保基金付费角度,凡是感染者治疗费用全免。

但是,这里也有遗留性问题,需要商业保险做补充。比如,治疗痊愈出院的人会不会有后遗症?事实上,2003年“非典”就碰到过类似问题,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激素使用和其他原因,造成后遗症病变,愈后的长期治疗康复还需要大量资金,社保不可能完全兜底,还需要商业险做补充。

另外,疫情还涉及一些较敏感问题,比如传统意外险和重疾险,是否涵盖恶性传染性疾病风险。当时按照国家要求,商业保险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职能,迅速扩展原有产品的保险责任。但是未来这是否是一种常态化?如果是常态化,完全纳入到未来重大疾病管理,对恶性传染性疾病是定义为疾病还是意外?这是法律上的概念,无论定义成哪种方式,未来在产品设计、开发、精算定价、偿付能力测算时,都要把这方面因素考虑进去。

我个人认为,未来健康险整体发展趋势仍然不错,处于常态化。这次疫情对行业也有刺激作用,如果没有疫情,估计2020年保费或是过万亿元的规模。虽然目前受疫情影响,但健康险10%的正常增长速度还是会持续。


健康险将常态化增长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6-24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系教授 朱铭来

□记者 谭乐之/整理报道

2003年的“非典”,短期内对健康险刺激很大,健康险发展较快,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健康险基数较小,短期具备爆发力。当时健康险产品结构同今天不同,最初的健康险业务以储蓄型重疾险为主,医疗报销型业务占比很小。当时健康险强调储蓄和投资功能,对储蓄功能的产品来说,短期内资产膨胀会更容易、更快。

但今天健康险业务增长速度是实打实的,绝大多数业务是医疗保障型,国民对健康险的理解,也从“储蓄投资”变化为“风险保障”。可以说,当时健康险是一种“资产膨胀”,而现在是“保障规模膨胀”。

另一方面,当时的外部环境与今天也大不相同,主要体现在社保上。当时社保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健康险之所以有爆发式增长,是在社保保障不足的前提下。今天在基本医保全覆盖情况下,商业健康险还能够有超过20%的增长速度,我认为这是健康险增长的一种常态化。

不过,这次疫情也暴露出整个医疗保险体系的一些缺口和短板。这次疫情,社保做了件非常漂亮的事,即把患者看病费用全部免掉了。无论是从财政补贴角度,还是从医保基金付费角度,凡是感染者治疗费用全免。

但是,这里也有遗留性问题,需要商业保险做补充。比如,治疗痊愈出院的人会不会有后遗症?事实上,2003年“非典”就碰到过类似问题,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激素使用和其他原因,造成后遗症病变,愈后的长期治疗康复还需要大量资金,社保不可能完全兜底,还需要商业险做补充。

另外,疫情还涉及一些较敏感问题,比如传统意外险和重疾险,是否涵盖恶性传染性疾病风险。当时按照国家要求,商业保险机构积极承担社会职能,迅速扩展原有产品的保险责任。但是未来这是否是一种常态化?如果是常态化,完全纳入到未来重大疾病管理,对恶性传染性疾病是定义为疾病还是意外?这是法律上的概念,无论定义成哪种方式,未来在产品设计、开发、精算定价、偿付能力测算时,都要把这方面因素考虑进去。

我个人认为,未来健康险整体发展趋势仍然不错,处于常态化。这次疫情对行业也有刺激作用,如果没有疫情,估计2020年保费或是过万亿元的规模。虽然目前受疫情影响,但健康险10%的正常增长速度还是会持续。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