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专家解读银保监会2020年重点工作:防风险、稳经济、促改革仍是“主旋律”

发布时间:2020-01-12 19:15:02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胡杨 樊融杰 于晗 于文哲 记者 冯娜娜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回顾2019年工作,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未来一年,银保监会的工作重点将继续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题展开。考虑到会议内容提纲挈领的意义,业内对此颇为关注,研究人士纷纷作出深入解读。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提示称,金融领域依然存在“突出风险点”,结合当前形势分析,这些突出风险点主要集中在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金融控股集团、影子银行、网络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方面,这些领域的增量风险虽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存量风险仍值得关注。

这也是会议强调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特别要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对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资产清理,追赃挽损,改革重组”“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加大互联网保险规范力度”等的原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防风险是连续性的,可以看出今年的工作方向没有太大变化,是一以贯之的坚持。“2019年,我国对几家问题机构的处置基本已经接近尾声,处置得较为完满,对整个市场的冲击也在逐步消除,同时保证风险不外溢。未来监管部门可能会对类似机构出台更为细化的相应措施和安排。”

曾刚判断,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没有放松迹象。“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纳入防风险工作中,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整治还在进行当中,今年有可能进入收官阶段。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今年将继续巩固过去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反弹,机构层面继续精准拆弹,分类施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2020年年底资管新规将正式落地实施,但由于非标转型难度大,行业一直存在新规过渡将延期的讨论,按照此次监管工作会议“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提法,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势必还会按照既定的部署严格执行。此外,这次监管工作会议还提到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由于长期以来非法金融集团在股权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2020年,监管层对金融集团的股权规范预计会持续强化,由此带来的一些调整将继续推行。

尽管新规仍在征求意见,但据上海昱淳商务咨询资深精算师徐昱琛预测,正式政策实施后,一定会对“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和销售行为边界两大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互联网保险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和P2P网贷机构相比风险不大。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基本都是由合规保险公司销售,不存在‘假保单’和‘跑路’现象,需要做的是打击虚假夸大宣传现象,保证营销宣传资料和服务保障内容一致,这一点其实和线下保险是统一的,因此本次会议提出规范互联网保险将有助于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规范发展”。

持续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长时间以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都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2020年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认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2019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也提出了对银行业改革的要求,银行业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服务好实体经济。具体而言,国有大行要下沉业务重心,中小银行则要服务好本地的机构和客户。保险机构也要回归本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2020年重点工作,实际上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的细化和安排。

根据银保监会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型商业银行要在“做强”上下功夫;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实现特色化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则要建立审慎经营文化,合理确定经营半径,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农村中小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增强县域服务功能。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关键是要为民营和小微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融资方面,必须消除所有制歧视,消除各种隐性融资壁垒,深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因此,应综合施策,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实际上,银保监会2020年重点工作中也明确提出:抓紧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要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20%。

据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之所以定下这样的目标,原因在于小微金融“增量、扩面、降成本”于2019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20%的增速,一是希望大型银行能够继续保持增量,积极拓展小微贷款规模;二是希望大型银行能够轻装上阵,在保证底量的同时探索更优质的服务路径。

对此,李建军的看法是,2020年再一次定下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比例的具体指标,恰恰说明,在金融支持上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强化大型金融机构的带头和引导作用。“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信用不足、抵押品少,融资价格高,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强,风险管理能力强,产品丰富,网点多,又是LPR的主要报价行,因此在支持小微企业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金融业总体支持小微企业提供输出服务,加强大型银行和区域城商行之间的合作,共同提供金融服务,利用多维的信息平台多渠道获取企业信息,增加信用类贷款,并引导小微企业市场利率下行”。

对于已经提上日程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苏筱芮预计其监管指标可能会分机构和不同地域制定,“近年来,差异化监管、差异化考核逐渐成为了银行机构的管理核心。以开年的金融体系表述为例,除了多层次、广覆盖,就特意新增了差异化,体现了未来的监管方向”。

李建军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管理办法应该会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进行分层和差异化的监管,比如全国大型商业银行和区域城商行、农商行在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应该有所差别。同时,需要在不良率的容忍度和尽职免责上适度调整,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民企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链条长、融资规模大、融资期限也较长,因此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非常重要,需要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进一步用好保险等担保手段为企业提供长期的增信措施,确保企业资金获得的可持续性,同时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

鲁政委认为,监管可能根据银行类型,针对农商行、城商行分类制定监管办法,下达相应的监管指标。目前监管要求农商行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要高于50%,但城商行的相关监管指标还没有出台,2020年有可能将会落地。此外,他指出,除了按照监管指标的办法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仍要继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曾刚认为,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内容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除上述的“防风险”和“稳经济”以外,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促改革”。促改革的核心之一在于推动银行理财和信托的转型,从影子银行转变为真正的机构投资者,以此实现把居民部门储蓄资金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这样的政策引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多都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更多往直接融资方向发展,而不是以往隐性的信贷类产品。这种转化对优化融资结构有很大好处。”曾刚说。

单就信托业转型而言,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2020年,信托行业严监管、精细化监管的趋势必将持续,信托公司传统业务难以为继,不规范展业的违规成本会大幅提升。信托机构需顺应监管导向,摆脱传统的发展路径依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谋求合规转型,在本源业务中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翟立宏表示,一方面,传统业务需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服务实体经济是信托行业的立业之基,信托机构需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创新运用多种模式切入实体产业链,特别是未来的支柱性产业,深化产融结合,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前瞻布局创新业务,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信托机构需认清定位、明晰主业,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专业化的受托服务等领域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继续坚持主业方向不动摇,将主业进一步做精做强,进而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至于常抓不懈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对个人和资本市场都有好处。首先,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可以提高退休收入替代率,增加退休收入,防止返贫,改善退休生活品质,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其次,目前我国银行存款规模在全世界也是很高的,然而收益率偏低,仅有2%-3%,而将存款转为养老金放入资本市场,可显著提升收益率至6%-7%。另外,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90%以上是投机目的的散户,其交易换手率高的投资行为大大增加了市场不稳定性,带来的波动造成了巨大财富损失。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资本市场参与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持有长期资金,进行价值投资。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最后,资本市场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来源结构,促进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所以说,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发展和资本市场及总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在曾刚看来,促改革的核心之二是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他表示,尤其在农信社层面,农信体系机构多、管理模式特殊,如何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保证机构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进行改革,这需要一省一策来推进。“改革是为了提高中小机构的竞争力和奠定其长期发展的基础,这是2020年需要重点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在现有五级分类基础上,细化分类规则,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尽快制定负债质量监管办法,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对此,曾刚表示,2019年银保监会就有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规则出台,已经细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真实质量,2020年将进一步推动过渡、落地,将资产分类从信贷五级分类扩展到金融资产的分类。“由于负债端的压力导致流动性风险过去几年在中小银行层面时有发生,所以提高中小银行负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匹配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来讲,随着银行业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同时央行对市场整体流动性控制能力提升,以及货币政策保证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所缓解。但从长远看不能掉以轻心,要对中小银行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促进其流动性管理能力匹配业务发展,保证其长期稳健发展”。

实际上,银保监会此次对负债端质量的关注也为保险业目前面临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开出了一剂“良方”。某资管公司资深人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谈到,如果说2019年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压力在久期匹配方面,那么2020年可能更偏重于新增资金及到期资金的配置压力上。当然,成本收益匹配压力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长期因素。2020年压力的解决将主要通过在利率反弹窗口加大长久期利率债、高分红股票,特别是港股股票和加大债权投资计划及信托等金融产品上实现。


专家解读银保监会2020年重点工作:防风险、稳经济、促改革仍是“主旋律”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20-01-12

实习记者 胡杨 樊融杰 于晗 于文哲 记者 冯娜娜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回顾2019年工作,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未来一年,银保监会的工作重点将继续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主题展开。考虑到会议内容提纲挈领的意义,业内对此颇为关注,研究人士纷纷作出深入解读。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商智库首席研究员李建军提示称,金融领域依然存在“突出风险点”,结合当前形势分析,这些突出风险点主要集中在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金融控股集团、影子银行、网络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方面,这些领域的增量风险虽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存量风险仍值得关注。

这也是会议强调要“继续拆解影子银行,特别要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防止死灰复燃”“对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要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做好资产清理,追赃挽损,改革重组”“深入推进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加大互联网保险规范力度”等的原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防风险是连续性的,可以看出今年的工作方向没有太大变化,是一以贯之的坚持。“2019年,我国对几家问题机构的处置基本已经接近尾声,处置得较为完满,对整个市场的冲击也在逐步消除,同时保证风险不外溢。未来监管部门可能会对类似机构出台更为细化的相应措施和安排。”

曾刚判断,影子银行、房地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仍然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没有放松迹象。“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纳入防风险工作中,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整治还在进行当中,今年有可能进入收官阶段。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今年将继续巩固过去已取得的成果,防止反弹,机构层面继续精准拆弹,分类施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2020年年底资管新规将正式落地实施,但由于非标转型难度大,行业一直存在新规过渡将延期的讨论,按照此次监管工作会议“大力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提法,资管新规的过渡期势必还会按照既定的部署严格执行。此外,这次监管工作会议还提到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搭建的金融集团”,由于长期以来非法金融集团在股权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2020年,监管层对金融集团的股权规范预计会持续强化,由此带来的一些调整将继续推行。

尽管新规仍在征求意见,但据上海昱淳商务咨询资深精算师徐昱琛预测,正式政策实施后,一定会对“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和销售行为边界两大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互联网保险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和P2P网贷机构相比风险不大。目前,互联网保险业务基本都是由合规保险公司销售,不存在‘假保单’和‘跑路’现象,需要做的是打击虚假夸大宣传现象,保证营销宣传资料和服务保障内容一致,这一点其实和线下保险是统一的,因此本次会议提出规范互联网保险将有助于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规范发展”。

持续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长时间以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都是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2020年1月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认识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2019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也提出了对银行业改革的要求,银行业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服务好实体经济。具体而言,国有大行要下沉业务重心,中小银行则要服务好本地的机构和客户。保险机构也要回归本源。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指出,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2020年重点工作,实际上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的细化和安排。

根据银保监会日前印发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型商业银行要在“做强”上下功夫;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坚持差异化市场定位,实现特色化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则要建立审慎经营文化,合理确定经营半径,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农村中小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增强县域服务功能。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关键是要为民营和小微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融资方面,必须消除所有制歧视,消除各种隐性融资壁垒,深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因此,应综合施策,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实际上,银保监会2020年重点工作中也明确提出:抓紧出台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要再降0.5个百分点,贷款增速要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20%。

据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之所以定下这样的目标,原因在于小微金融“增量、扩面、降成本”于2019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20%的增速,一是希望大型银行能够继续保持增量,积极拓展小微贷款规模;二是希望大型银行能够轻装上阵,在保证底量的同时探索更优质的服务路径。

对此,李建军的看法是,2020年再一次定下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比例的具体指标,恰恰说明,在金融支持上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强化大型金融机构的带头和引导作用。“小微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信用不足、抵押品少,融资价格高,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实力强,风险管理能力强,产品丰富,网点多,又是LPR的主要报价行,因此在支持小微企业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为金融业总体支持小微企业提供输出服务,加强大型银行和区域城商行之间的合作,共同提供金融服务,利用多维的信息平台多渠道获取企业信息,增加信用类贷款,并引导小微企业市场利率下行”。

对于已经提上日程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苏筱芮预计其监管指标可能会分机构和不同地域制定,“近年来,差异化监管、差异化考核逐渐成为了银行机构的管理核心。以开年的金融体系表述为例,除了多层次、广覆盖,就特意新增了差异化,体现了未来的监管方向”。

李建军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管理办法应该会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进行分层和差异化的监管,比如全国大型商业银行和区域城商行、农商行在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应该有所差别。同时,需要在不良率的容忍度和尽职免责上适度调整,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民企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链条长、融资规模大、融资期限也较长,因此支持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非常重要,需要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进一步用好保险等担保手段为企业提供长期的增信措施,确保企业资金获得的可持续性,同时做好金融风险的防控。

鲁政委认为,监管可能根据银行类型,针对农商行、城商行分类制定监管办法,下达相应的监管指标。目前监管要求农商行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要高于50%,但城商行的相关监管指标还没有出台,2020年有可能将会落地。此外,他指出,除了按照监管指标的办法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仍要继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相关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

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曾刚认为,2020年全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内容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除上述的“防风险”和“稳经济”以外,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促改革”。促改革的核心之一在于推动银行理财和信托的转型,从影子银行转变为真正的机构投资者,以此实现把居民部门储蓄资金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

“这样的政策引导下,银行理财子公司更多都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更多往直接融资方向发展,而不是以往隐性的信贷类产品。这种转化对优化融资结构有很大好处。”曾刚说。

单就信托业转型而言,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2020年,信托行业严监管、精细化监管的趋势必将持续,信托公司传统业务难以为继,不规范展业的违规成本会大幅提升。信托机构需顺应监管导向,摆脱传统的发展路径依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谋求合规转型,在本源业务中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来说,翟立宏表示,一方面,传统业务需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服务实体经济是信托行业的立业之基,信托机构需顺应市场环境变化,创新运用多种模式切入实体产业链,特别是未来的支柱性产业,深化产融结合,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前瞻布局创新业务,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信托机构需认清定位、明晰主业,在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专业化的受托服务等领域打造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继续坚持主业方向不动摇,将主业进一步做精做强,进而谋求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至于常抓不懈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对个人和资本市场都有好处。首先,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可以提高退休收入替代率,增加退休收入,防止返贫,改善退休生活品质,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发展。其次,目前我国银行存款规模在全世界也是很高的,然而收益率偏低,仅有2%-3%,而将存款转为养老金放入资本市场,可显著提升收益率至6%-7%。另外,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90%以上是投机目的的散户,其交易换手率高的投资行为大大增加了市场不稳定性,带来的波动造成了巨大财富损失。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资本市场参与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持有长期资金,进行价值投资。建立完善养老保障第三支柱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最后,资本市场改善有利于进一步改善企业融资来源结构,促进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发展。所以说,养老保障第三支柱的发展和资本市场及总体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在曾刚看来,促改革的核心之二是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他表示,尤其在农信社层面,农信体系机构多、管理模式特殊,如何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保证机构稳健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进行改革,这需要一省一策来推进。“改革是为了提高中小机构的竞争力和奠定其长期发展的基础,这是2020年需要重点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还提出,全面加强资产和负债质量监管,在现有五级分类基础上,细化分类规则,提高资产分类准确性。尽快制定负债质量监管办法,提高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中小机构负债的稳定性和匹配性。

对此,曾刚表示,2019年银保监会就有关于金融资产分类的规则出台,已经细化了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真实质量,2020年将进一步推动过渡、落地,将资产分类从信贷五级分类扩展到金融资产的分类。“由于负债端的压力导致流动性风险过去几年在中小银行层面时有发生,所以提高中小银行负债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匹配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来讲,随着银行业发展逐步趋于理性,同时央行对市场整体流动性控制能力提升,以及货币政策保证市场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有所缓解。但从长远看不能掉以轻心,要对中小银行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促进其流动性管理能力匹配业务发展,保证其长期稳健发展”。

实际上,银保监会此次对负债端质量的关注也为保险业目前面临的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开出了一剂“良方”。某资管公司资深人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谈到,如果说2019年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压力在久期匹配方面,那么2020年可能更偏重于新增资金及到期资金的配置压力上。当然,成本收益匹配压力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长期因素。2020年压力的解决将主要通过在利率反弹窗口加大长久期利率债、高分红股票,特别是港股股票和加大债权投资计划及信托等金融产品上实现。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