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25 09:22:11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谭乐之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出台,健康保险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在近期举行的“第34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的嘉宾交流环节,如何引导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成为来自保险、医学等各领域嘉宾关注的焦点。

与健康管理结合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健康保险发展,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健康保险定义分类、产品监管、销售经营等方面作了全面修订,规范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经营和理赔行为,鼓励健康保险充分承担社会责任,并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对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健康保险的关系定位、费用列支等方面予以明确。

“新的健康险管理办法,可以说它既规范了健康保险,又鼓励创新。我们在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创新,但有的时候没有法律依据或政策依据。我觉得《办法》出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友邦保险首席客户官姜利民如是说。

机遇面前也有诸多挑战。健康险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赔付率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赔付同比增长33.22%,其中短期险赔款同比增长29.47%,长期险赔款同比增长38.81%,此外,以癌症为主的重疾发生率在过去数年也显著增长。不少业内人士甚至担心,健康险是否已进入到红海,未来是否将发展为另一个“车险”?

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不认同这种“红海”看法:“新的健康险管理办法,有利于满足更多人民群众的各种保障的需求,我觉得未来健康险是一片蓝海。”钟诚认为,除了健康险之外,未来还有更多的老龄人群、慢病人群、患病人群或者痊愈人群都非常需要健康险保障,这恰恰是保险业的未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如何破解“红海”难题?改变传统保险“支付方”的角色定位不失为一个思路,而该思路的重点在于把健康保险同健康管理结合。

“和健康管理服务的结合,不管是健康险公司还是寿险公司,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姜利民认为,过去保险业的基本角色就是支付方,设计承保风险的产品,之后去做赔付。但今天保险公司如果仍然只把自己定位为支付方,将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保险公司自身发展和差异化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保险业的期待。

腾讯微保总经理谢邦杰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们做寿险、做健康险,如果少赔就是赚的话,那么对我们解决当前问题是没有帮助的。”谢邦杰认为,健康险行业内虽然有很多改革的想法,但如果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是以“死差”为主,那么保险公司就很难有动力去理赔,“要改变健康险行业的格局,就不要用寿险的思维来做健康险。”

打通“数据孤岛”

如何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是保险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数据已然成为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邮人寿产品精算部副总经理武宏亮表示,保险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一个明显不同是产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健康险,产品成本与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相关。

武宏亮认为,健康险目前存在几个短板,一是风险定价所依赖的数据不足,医疗体系的数据没有完全打开;二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三是疾病定义导致的保障范围不确定性、医疗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如何精准反映到产品定价上,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四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获取保障的成本非常高,如何提升老龄人口健康保险的杠杆率和保障率尚未解决。

如何弥补行业短板?“数据打通”成为了会议现场嘉宾发言的一个高频词。

《办法》在鼓励保险公司采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鼓励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等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

钟诚建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可以在“数据打通”方面“做文章”,避免保险行业形成“数据孤岛”。“数据打通不是把A公司的数据给到B公司,而是A公司在做风险管控的时候把信息给到协会,协会再反馈回来这些人群是不是高危人群。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客户的隐私,同时也使保险公司交易成本、风控成本大大降低,也可以给到客户更好、更便宜的保险。”

“数据打通”还有另一个维度,就是打通保险行业与医疗行业的“数据壁垒”。钟诚认为保险行业和医疗行业打通后,保险行业整个交易成本和风控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健康险产品价格也会更亲民,更能普惠到客户。

“大健康行业不是这一二家公司就能够搞得定的。”昆仑健康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马海斌认为,健康保险未来可能会有知识、销售、产品、体系等4方面的融合,保险公司不仅要将专家的知识体系普及给老百姓,嫁接保障,提供支付,还需要让客户享受到健康服务。


促进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1-25

□实习记者 谭乐之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和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出台,健康保险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

在近期举行的“第34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的嘉宾交流环节,如何引导保险公司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成为来自保险、医学等各领域嘉宾关注的焦点。

与健康管理结合

为进一步推动和规范健康保险发展,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健康保险定义分类、产品监管、销售经营等方面作了全面修订,规范健康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经营和理赔行为,鼓励健康保险充分承担社会责任,并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对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健康保险的关系定位、费用列支等方面予以明确。

“新的健康险管理办法,可以说它既规范了健康保险,又鼓励创新。我们在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创新,但有的时候没有法律依据或政策依据。我觉得《办法》出台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友邦保险首席客户官姜利民如是说。

机遇面前也有诸多挑战。健康险保费高速增长的同时,赔付率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业务赔付同比增长33.22%,其中短期险赔款同比增长29.47%,长期险赔款同比增长38.81%,此外,以癌症为主的重疾发生率在过去数年也显著增长。不少业内人士甚至担心,健康险是否已进入到红海,未来是否将发展为另一个“车险”?

轻松集团联席CEO钟诚不认同这种“红海”看法:“新的健康险管理办法,有利于满足更多人民群众的各种保障的需求,我觉得未来健康险是一片蓝海。”钟诚认为,除了健康险之外,未来还有更多的老龄人群、慢病人群、患病人群或者痊愈人群都非常需要健康险保障,这恰恰是保险业的未来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如何破解“红海”难题?改变传统保险“支付方”的角色定位不失为一个思路,而该思路的重点在于把健康保险同健康管理结合。

“和健康管理服务的结合,不管是健康险公司还是寿险公司,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姜利民认为,过去保险业的基本角色就是支付方,设计承保风险的产品,之后去做赔付。但今天保险公司如果仍然只把自己定位为支付方,将不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保险公司自身发展和差异化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保险业的期待。

腾讯微保总经理谢邦杰也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们做寿险、做健康险,如果少赔就是赚的话,那么对我们解决当前问题是没有帮助的。”谢邦杰认为,健康险行业内虽然有很多改革的想法,但如果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是以“死差”为主,那么保险公司就很难有动力去理赔,“要改变健康险行业的格局,就不要用寿险的思维来做健康险。”

打通“数据孤岛”

如何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是保险业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数据已然成为健康保险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邮人寿产品精算部副总经理武宏亮表示,保险产品和其他产品的一个明显不同是产品成本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健康险,产品成本与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相关。

武宏亮认为,健康险目前存在几个短板,一是风险定价所依赖的数据不足,医疗体系的数据没有完全打开;二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三是疾病定义导致的保障范围不确定性、医疗技术带来的不确定性等如何精准反映到产品定价上,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四是在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获取保障的成本非常高,如何提升老龄人口健康保险的杠杆率和保障率尚未解决。

如何弥补行业短板?“数据打通”成为了会议现场嘉宾发言的一个高频词。

《办法》在鼓励保险公司采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也鼓励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基本医保部门等实现信息互联和数据共享。

钟诚建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可以在“数据打通”方面“做文章”,避免保险行业形成“数据孤岛”。“数据打通不是把A公司的数据给到B公司,而是A公司在做风险管控的时候把信息给到协会,协会再反馈回来这些人群是不是高危人群。这种做法既保护了客户的隐私,同时也使保险公司交易成本、风控成本大大降低,也可以给到客户更好、更便宜的保险。”

“数据打通”还有另一个维度,就是打通保险行业与医疗行业的“数据壁垒”。钟诚认为保险行业和医疗行业打通后,保险行业整个交易成本和风控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健康险产品价格也会更亲民,更能普惠到客户。

“大健康行业不是这一二家公司就能够搞得定的。”昆仑健康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马海斌认为,健康保险未来可能会有知识、销售、产品、体系等4方面的融合,保险公司不仅要将专家的知识体系普及给老百姓,嫁接保障,提供支付,还需要让客户享受到健康服务。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