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圆桌对话二:新时代的保险教育

未来保险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发布时间:2019-10-23 11:17:06    作者: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实习记者 于文哲

“中国保险行业在过去百年发展过程中,有软市场、硬市场,身处不同市场中的人才又会有怎样的变化?”10月2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中国保险学会、复旦大学主办的“中国保险百年热点对话暨复旦大学保险教育百年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以“新时代的保险教育”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主持人许闲向到场嘉宾提出这个问题。

中国日益发展成为兼具规模优势和创新活力的巨大保险市场,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保险人才培养有何新的机会和要求?又面临哪些挑战?保险教育如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参与圆桌对话的嘉宾就保险行业下一步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中国保险人才的变与不变

在友邦中国总精算师张敏看来,人才需要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侧,“这个时候不变的反而成为了如何面对外部变化的真正核心”。不变的有两点,第一是人才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对任何一个行业里的人才都是通用的,因为需求在不断变化,人才需要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在学习能力培养上,更重要的是意愿的问题,其次才是能力的问题。第二是针对保险行业而言,行业需要的人才应对保险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有真正的认同感,这份认同感是保险业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保险研究》主编徐晓认为,不变的是“德”和“能”,变的是在这两个字前面加上“更”。保险人才“必须要更加诚信,做好本分,还要更专业,变成客户的理财顾问师和健康规划师”。

作为行业的“细胞”,保险人才变和不变的前提是行业的变和不变。随着保险科技的创新、发展,“风险管理水平、定价方式、理赔方式、反欺诈手段等等都进入了‘深水区’,因此保险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原来可能只需要单一能力的人才,到了“深水区”就需要复合型人才,这是保险业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挑战。”泰康在线助理总裁兼首席信息官陈玮如是说。

人才培养需要校企结合

针对保险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张敏表示:“人才和行业是双向的选择,人才要满足行业的需要,行业吸引人才进来也应该满足个人、个体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两者应该能够达成共赢,这样才能有很好的运作。”他以精算师为例,强调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复合多元化人才”。

太平人寿运营总监兼副总精算师严智康认为,人才主要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把保险理论知识学透的人才,第二种是掌握“互联网保险、大数据”等技术的跨界人才,第三种是懂得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知识的管理型人才。要达到最高层次,“起码是副教授、教授,至少是博士”,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快速成为满足行业需要的人才还是需要直接进入到行业内、企业中,在实践中迅速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融保险史专家赵兰亮看来,高校应培养“有一定人文修养的保险人才”。他指出:“学校的特点已经变了,以前很偏重于实践操作,出去就能用,后面是有思想的学校,从这样的学校出去的学生要带有一点人文情怀,在保险行业从业中体现自己的人文精神。”


圆桌对话二:新时代的保险教育

未来保险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时间:2019-10-23

□实习记者 于文哲

“中国保险行业在过去百年发展过程中,有软市场、硬市场,身处不同市场中的人才又会有怎样的变化?”10月21日,由《中国银行保险报》联合中国保险学会、复旦大学主办的“中国保险百年热点对话暨复旦大学保险教育百年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以“新时代的保险教育”为主题的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主持人许闲向到场嘉宾提出这个问题。

中国日益发展成为兼具规模优势和创新活力的巨大保险市场,面对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保险人才培养有何新的机会和要求?又面临哪些挑战?保险教育如何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参与圆桌对话的嘉宾就保险行业下一步的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中国保险人才的变与不变

在友邦中国总精算师张敏看来,人才需要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侧,“这个时候不变的反而成为了如何面对外部变化的真正核心”。不变的有两点,第一是人才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这对任何一个行业里的人才都是通用的,因为需求在不断变化,人才需要快速适应需求的变化。在学习能力培养上,更重要的是意愿的问题,其次才是能力的问题。第二是针对保险行业而言,行业需要的人才应对保险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有真正的认同感,这份认同感是保险业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

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保险研究》主编徐晓认为,不变的是“德”和“能”,变的是在这两个字前面加上“更”。保险人才“必须要更加诚信,做好本分,还要更专业,变成客户的理财顾问师和健康规划师”。

作为行业的“细胞”,保险人才变和不变的前提是行业的变和不变。随着保险科技的创新、发展,“风险管理水平、定价方式、理赔方式、反欺诈手段等等都进入了‘深水区’,因此保险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原来可能只需要单一能力的人才,到了“深水区”就需要复合型人才,这是保险业面临的非常重要的挑战。”泰康在线助理总裁兼首席信息官陈玮如是说。

人才培养需要校企结合

针对保险行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张敏表示:“人才和行业是双向的选择,人才要满足行业的需要,行业吸引人才进来也应该满足个人、个体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两者应该能够达成共赢,这样才能有很好的运作。”他以精算师为例,强调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复合多元化人才”。

太平人寿运营总监兼副总精算师严智康认为,人才主要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把保险理论知识学透的人才,第二种是掌握“互联网保险、大数据”等技术的跨界人才,第三种是懂得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知识的管理型人才。要达到最高层次,“起码是副教授、教授,至少是博士”,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快速成为满足行业需要的人才还是需要直接进入到行业内、企业中,在实践中迅速锻炼自己的能力。

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融保险史专家赵兰亮看来,高校应培养“有一定人文修养的保险人才”。他指出:“学校的特点已经变了,以前很偏重于实践操作,出去就能用,后面是有思想的学校,从这样的学校出去的学生要带有一点人文情怀,在保险行业从业中体现自己的人文精神。”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