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两会聚焦:破解融资难题要靠政府市场齐发力

发布时间:2019-03-10 21:27:4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朱艳霞

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也是本次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重点话题之一。去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一些民营企业相继爆发债务和股权质押违约,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加凸显。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解决这个难题,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需要金融机构不懈努力,也需要小微企业通力合作,还需要政府部门创造条件。

“对于民营小微和科创类企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全篇都凸显出关照和支持,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有效、有力,短时间内就能看到实质效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表示。

为解决这一难题,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银保监会要求对民营企业增加信贷投放,改革金融机构向民企放贷的监管考核机制;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财政对小微企业单户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予以免收增值税;地方政府建立民企纾困资金,等等。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5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9.4万亿元,同比增长21.8%;贷款户数1723万户,同比增加455万户;2018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第一季度下降0.8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得到有效缓解。

从基层实践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在多方合力下取得一定成效,但要完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需要更多努力。

金李建议,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自掌握的数据,利用数据和信息系统建立长效机制;分析短、中、长期效果和对就业及经济拉动情况,用数据的方式呈现企业信用,给企业“画像”,同时也可识别出恶意拖欠的企业,有助于建立信用惩罚机制。

多位代表委员也表达了借力大数据技术破解融资难题的建议。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滨表示,加强信息整理和挖掘,引导民营、小微企业正确认识信用价值,调动其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企业覆盖广度和深度,可以更好地对接直接融资市场信息披露标准,扩大相关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获取和使用权威来源信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事实上,缺乏有效的担保手段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于2018年7月成立,9月启动运行。今年2月,国办印发《关于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市长钱三雄建议根据《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加快与省、市、县担保机构合作,建立担保分担机制,增加市、县担保公司的小微企业担保能力;建议银保监会进一步完善银担合作机制,对商业银行银担合作的小微企业担保贷款实行户数、金额、质量并重的考核机制,有效缓解小微担保难。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李秉记认为,银行对民企融资少与民营企业征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有关,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能加强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任。为此,他建议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形成一批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性作用,重点支持民营企业。此外,可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等组织和管理部门,增强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良好的信用担保环境的形成。

对于金融机构,李秉记建议,探索更多适合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尝试推出针对小微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品种,满足小微企业购置设备、购买或新建厂房等扩大再生产需求,避免短贷长用,对已用于长期投资的短期贷款,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重定期限,或采用续贷、年审制等方式进行合理接续。

打铁还需自身硬。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建议,民营、小微企业在财务状况改善的情况下,不要脱离自己的主业,不要盲目追求高负债率,不要盲目上新项目,要将负债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高杠杆融资,特别是避免做一些与主业无关的投资。企业自身的环境好了,自然能获得银行更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