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乡邻乡亲话保险

发布时间:2018-12-17 10:43:33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小村是国家的窗口。”保险被老百姓从抵触到接受,并有选择性参与,是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李伟

“叔叔买个保险”。我一抬头看见村里的“拉鼻涕”王凯一脸笑嘻嘻地说道。我很懵然:“给谁买保险?”王凯郑重地说:“当然是我”。我又很惊奇:“你买保险?”王凯说:“听说你在保险公司上班,最近我买了一辆新车,我想给车买保险。”办完保险手续,才知道王凯最近用现款买了一辆30多万的车。他去年才结婚,这几年靠打拼挣了不少钱,这才又盖楼房又买车。

小时候,王凯他们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老大穿的衣服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直到补了又补穿不成为止,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没钱上学,父母只好让他辍学在家务农,照顾弟弟妹妹们上学。记得有一次,穷得响叮当的他,穿着邻居给的一件破棉袄,和几个伙伴玩的时候,不小心着火了,破棉袄后背烧了一个大洞,回到家里挨了他妈妈的一顿打。然而,这些年,他家从村里最贫穷的一户,发展成中上等收入家庭了,从未接触过保险的他,还对保险的保障功能理解得很到位了,哪里像个只上过小学的人。

前两天,我去银行的路上碰见了村里的老王,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以前从来没有到过县城,甚至根本不知道啥叫保险。这几年时间,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说是要去社保局办理他和媳妇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还说保险是个好东西,为咱贫穷老百姓办了件大事情。

前些年,有个寿险公司的业务员到马场垣乡磨湾子村亲戚家展业时,被她的亲戚赶了出来,说什么保险都是骗子,做保险的人都是骗人的,还说如果你要继续在保险公司上班,我们连亲戚都不做了。可见那时候人们对保险的理解有多么肤浅啊,又是多么抵触和排斥啊!

记得民和县刚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时,几乎所有村民都坚决抵制和反对,而今天,几乎每个村90%以上,甚至100%都主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大多数村民还参加了庄稼保险。民和县川口地区大庄村、马场垣乡磨湾子村、香水村几乎80%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人寿商业保险,磨湾子村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份人寿商业保险。

2000年时,村里老黄38岁的三儿子打工的时候不幸患肝癌去世了,留有一女儿,他媳妇最后改嫁了。幸运的是,老黄的三儿子生前买过一份重大疾病商业保险,去世后,保险公司最后赔付了30多万的保险费,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老黄家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对老黄来说真是雪中送炭,村里人谈起这事时,都啧啧感叹道:“保险挽救了老黄的家里人。”这件事之后,老黄所在村里人都愿意主动开始咨询和买保险了。

“为什么要保险?”大字不识一个的老黑深有感触地说:他的邻居去年发生车祸事故,车几乎报废了,碰死了对方两个人,算下来总共花费了七八十万元。幸运的是他邻居买车时买的是全保险,最后保险公司全部垫付了,自己只花了几千元。如果当初没买保险的话,老黑的邻居就要家破人亡了,这辈子恐怕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村里的老白更是慷慨陈词:“去年他家里养了80多头猪,2月份猪生疾病时,大多数都死了,只剩下三四头小猪仔了。如果当时没有给猪买保险的话,我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跟亲戚朋友们借的钱肯定还不上了。”

大高个王斌也心有余悸地说:“去年他承包了村里500多亩的玉米,承包费按每亩800元算,就有40万元,加上工人的工资,化肥、种子、浇水及其他费用将近100多万元,夏天的那场雷雨,把玉米打得七零八落,几乎绝收,如果当初没有买玉米保险的话,不要说给别人的承包费,连自己吃饭的钱都没指望了。”

曾经搞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老朱说:“我承包的100多亩温室大棚,一场大风把80%的大棚都刮翻了,当时看到那个惨状时,我死的心都有了,那天晚上我看着天花板一夜未睡,老婆伤心地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心想,银行贷的80多万的款、跟亲戚朋友借的20多万的款都打了水漂!还有上大学的女儿和上幼儿园的孙子,他们的学费从哪里来呢?第二天,无助的我翻看承包合同时,无意中看到了给温室大棚买的保险,仔细看了看保险条款,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对着保险单子连磕了3个响头,你才是我真正的大救星呀!那份保单把我从死神路上拽了回来!”

老黑紧接着说:“我不识字,但我喜欢看电视听新闻,当年汶川、玉树地震时,如果没有保险公司的赔付,那么多损失国家得贴补多少?也亏得我们国家有实力,假如遇上一个小国家,那将是灭顶之灾。保险公司真的给国家承担了不少压力啊”。

在跟王凯、老王、老黄、老黑、老白、老朱的聊天中,不难看出,40多年的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经济宽裕了,思想观念也改变了,他们对保险由最初的抵触到现在乐于接受、积极参与,有的对保险的认知和理解几乎超出专业人员,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西部经济的发展比南方滞后近50年,有的甚至还要长,区域不同,观念不同,经历不同,对保险的认识也不同。但是像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这样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小县,人们对保险的认同能到现在这种程度,的确令人欣慰。同样,我们的国家也一样,40多年来从一穷二白、从无到有,到现在国家因地制宜推出相应的保险险种,如社保、医疗、重大疾病、团体意外,青海高海拔雪域藏系羊牛保险、青海东部农业保险、银行业小额担保贷款保险、车体保险等等,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杠杆的均衡作用,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我们国家人均保费规模占比较小,国家在其他方面的制度也正在逐步完善中,老百姓从抵触保险逐渐到接受保险、参与保险,再到有选择性地购买保险,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