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创新看宁波

发布时间:2018-12-17 10:21:01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

□记者 朱艳霞

四十年披星戴月,四十年沧桑巨变。40年来,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宁波作为东海明珠,改革浪潮的弄潮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6年6月,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横空出世,成为我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保险创新试验区,宁波将通过发挥保险创新改革“试验田”“先行区”的作用,为中国保险业改革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那么,这一殊荣缘何花落宁波?试验区设立以来,宁波又有哪些创新之举?近日,《中国保险报》记者到宁波进行了一番采访。

“试验区的创建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循序渐进,最后水到渠成的过程。”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姚蓓军说,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宁波累计推出150多项保险创新项目,内容涉及助推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政府职能转变、乡村振兴等各个方面,其中不少为国内首创,形成了诸多“宁波经验”“宁波解法”“宁波样板”。

宁波具备保险创新的基因

事实上,宁波保险业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取得以及宁波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设立都与宁波保险创新的基因密切相关。

晚清至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时期,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宁波帮”主导的。1854年,一批宁波商人向英国购买了“宝顺号”轮船,签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航海保险合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宁波人朱葆三、卢绪章等创办了中国第一批民族保险公司;1935年,宁波职业经理人胡咏骐开辟了我国民族保险公司在保险单上第一次采用中文条款的历史。这些都是前人留给当代保险业的宝贵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保险业重获新生。

“潮自宁波起,风从东海来”。1978年,设立宁波海关,宁波北仑港正式对外开放。为适应对外开放需要,1978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宁波市支公司恢复保险业务,主要办理小量涉外保险业务。1980年,恢复办理企业财产、货物运输、家财险3种国内保险业务。

自1980年以来,宁波就有很多保险业务和做法是全国首创或是全国领先的。比如,对于家庭财产保险集体统保的创新,当时还上了《人民日报》;再比如,农村保险办事处(代办所)的模式和“三项制度”改革等等,这些创新模式和改革在整个保险行业乃至全国都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积极作用。

“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保险行业,至今已有25年。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保险可作为的领域越来越多,以前财产险只做企财险、货运险和车险,现在各种责任险以及保证保险等创新型险种出现,在当年都是不可想象的。”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副总经理李俊表示,“这也激励着我们保险人不停地创新。”

试验区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如果没有小贷险,我就拿不出第一笔预付款,也做不成现在的企业。”宁波思密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峰对记者表示。


宁波人保财险人员到小微企业考察评估。

据了解,吕玉峰的公司主要做轴承生产设备研发及销售,其研发的某项轴承设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但是,要将这个设备批量生产需要一笔资金,特别是原材料的预付款,他没有抵押物,无法从银行贷款,如果从民间信贷机构借款将面临高额的利息。


工人正在生产检测轴承零件。

就在吕玉峰发愁的时候,银行职员向他推荐了一款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于是他找到了经办此项业务的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购买了这款保险后,他顺利拿到了60万元的银行贷款,公司得以正常运转。他的公司还入选了2016年“宁波市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获得了政府补贴。


思密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查看记录生产数据。

吕玉峰所说的小贷险便是宁波首创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被誉为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宁波经验”。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保险业努力试图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宁波尤其明显,而缺乏抵押担保则是制约小微企业与城乡创业者融资的普遍性障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宁波表现得尤为突出。


宁波思密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

在此背景下,宁波市金融办牵头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原宁波保监局、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等参与,集中研究贷款保证保险机制介入小额借款人融资渠道中的保险人经营风险,探索保险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2009年9月17日,第一笔宁波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保单在余姚诞生,承保金额100万元。开办至今,小贷险已累计帮助2.2万家次小微企业、“三农”和城乡创业者获得贷款195亿元。宁波银保监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表示,哪里有风险,哪里就会有保险,并且就会有保险创新。宁波这几年保险创新的实践,其实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寻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寻找保险产业自身发展中的短板,补上短板才能更好发展。

2008年,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宁波在全国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确立了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将理赔处理和人民调解相结合用于医疗纠纷处理;2011年,宁波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保险互助社,为农民提供短期健康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家财险等保险服务;2015年5月,全国首个区域性公共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宁波市鄞州区试点,全区农村集体聚餐、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和经营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下的餐饮场所的食品安全责任风险被上了一道牢固的“保险阀”……一项项“宁波模式”相继推出,宁波保险创新逐渐进入全国视野。

宁波地处东部沿海,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13年的“菲特”台风引发严重内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34亿元,保险业支付赔款超过35亿元,占总损失的约一成,使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保险业“精巧的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2014年,宁波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会省市共建”保险创新示范区,各保险机构积极寻求突破,政保合作稳健发展。2015年末,经过慎重考虑和充分准备,宁波正式启动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申报程序。经过半年努力,试验区方案成功通过国家16个部委的两轮会签,经国务院批准落地。2016年6月,宁波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

保险创新回归初始功能——风险管理

“保险创新看宁波,保险创业来宁波”,已成为当前宁波保险业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据了解,试验区落户宁波两年多来,新推出全域旅游保险、司法援助保险、商标专用权保险等创新项目百余个,并巩固深化小贷险、巨灾险、城房险等一大批原有创新项目,保险创新项目总数达150多项,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万亿元,为宁波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2017年,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为有效化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与中国人寿财险宁波市分公司正式签订全国首个司法援助保险合同。过去刑事案件中,被告附带民事责任,如果被告生活困难,判决往往落空,导致受害方家里陷入困境。试行司法援助保险后,由法院为原告买保险,目前,市中院一年仅需支付300多万元保费,便可为受到侵害但无法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获得1500万元额度的风险保障。如果遇到执行困难的情况,由法院出示证据,保险公司理赔,难理赔窘境得以缓解。

此外,宁波不仅享有原保监会给予的“一揽子”四大类十四条支持政策,而且配套出台了全国首个保险创新保护制度、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目前全国力度最大的保险机构引进政策。全球首家国家保险博物馆——中国保险博物馆将于近期开馆,全国首个政校合作保险研究院——武汉大学宁波国家保险发展研究院、全国首个保险科技产业园、国内首支互联网保险产业投资基金都已在今年落地,创造了保险业数个“第一”。

“在宁波,保险创新不仅是指这些创新产品,还体现在‘保险+服务’的全面实施和‘全域保险’格局的形成。”宁波银保监局筹备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服务就是将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发挥保险的初始功能——风险管理。在此基础上,宁波将积极践行“全域保险”理念,将保险应用于社会治理的全领域、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民生福祉改善的全方位。

例如,宁波为近3万幢房屋购买了城镇住房综合保险,在提供经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通过开展房屋安全动态监测,做好险情预警及应急加固维修工作,实现风险管控,通过第三方监测公司的日常工作,时刻掌握房屋的安全状况。再如,宁波正逐步将所有老旧电梯系上“保险带”,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开发管理系统,装上NFC芯片,委托专业公司予以维护,保险公司后台监督。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随着各项保险创新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宁波保险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事实上,保险理念的普及是件很难的事情,现在仍有很多地方政府对保险有很重的偏见,但在宁波,政府率先将保险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体系,主动把保险工具引入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服务“三农”等领域,鼓励辖内机构开展保险创新,大家对保险的偏见基本不存在了,这是最重要的进步。

“我们将加快保险创新步伐,完善民生保障,加快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全球保险创新主体营造一流环境。”姚蓓军说,宁波将加快保险产业园建设,打造“保险硅谷”,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全国航运保险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家新一轮金融开放的时机,发挥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作为国家级金融改革的“试验田”“先行区”,让中外企业共享保险创新成果,让保险惠及更多百姓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