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北京工商大学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把握中国保险业发展机遇,实现保险服务化

发布时间:2017-12-20 14:49:07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北京工商大学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记者 史方舟/摄

中国保险业在总量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已出现减速态势,产寿险增长速度不同,行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险种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财产保险业务为主,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在财产险业务中,机动车保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机动车保险中,第三者责任险占绝大部分;在人身保险业务中,寿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人寿保险业务中,新型寿险业务占绝大部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但绝对数仍然较低;保险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市场结构开始由寡头垄断型向垄断竞争型过渡。

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矛盾可以概括为市场供给与社会经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具体而言,市场潜力挖掘不够与结构失衡,新业务增长与风险防范机制不匹配,保险产品创新与资本市场不稳定。规模扩张与效益提高,渠道创新与现行规章,交强险的公益化与市场化,业务国际化与监管方式,行业发展迅速与行业自律,业务发展迅速与公司治理结构,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等等之间的不匹配。也就是说,保险市场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潜力挖掘不够,结构失衡,结构性矛盾突出。再保险与原保险市场发展不匹配,主体数量少、承保能力有限。区域发展不平衡。从表象上看到的是“量上不均衡”,其内在原因是“质上不均衡”,无差异经营,不能满足当地经济需要。社会保险与商业人身保险不匹配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覆盖面过窄,保障程度不高,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险难于起到补充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从社会环境来讲,市场经济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退休和人口政策以及法治规章逐步完善,“新国十条”的逐步实施。从经济环境来讲,经济结构调整,新型产业出现,重质量的经济增长成为新常态,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投资)、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银保)、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等,车联网等)、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双重利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等都为保险业带来利好。

如何把握中国保险业发展机遇?概括而言,我的建议是:公司治理完善化,保险意识整体化,条款费率市场化,营销渠道多元化,产业结构优质化,保险人才专业化,行业自律常规化,保险投资灵活化,社保商保互补化,保险产品服务化。

如何实现保险服务化?要保证基本服务,鼓励附加服务,创新延伸服务。

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强国必有一个发达的保险市场做后盾,建立一个强大的保险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是保险业对政府的支持。(记者 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