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出口信保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消费者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发布时间:2017-12-20 14:17:18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国出口信保首席经济学家王稳。记者 史方舟/摄

2016年8月,中国保监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保险业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是保险业结构转型和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保险市场完善和监管体系成熟的决胜阶段。

当前保险业发展处于特殊的迷惘期、阵痛期、转型期,如何补齐短板?如何防范风险、推动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重大课题。

准确判断风险和判断当前形势,深入研究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立足消费者的切实需求,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行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对于加快推进现代保险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前保险业发展的困境,实质上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诸多矛盾的体现,是行业发展和成长中的“烦恼”。认真分析这些矛盾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要坚持以保险消费者为中心,把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满足多样化风险保障需求作为保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保险改革发展成就。

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指出,只要人民群众满意的产品、欢迎的产品,就是好产品。

但是行业仍在争论:三者是纵向的递进关系,还是横向的平行关系?毫无疑问,消费者是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险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行业发展未必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尽管保险业的规模在过去5年有了翻倍的增长,但在事关保险消费者切身利益的诸多方面仍有缺陷,如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与保费数量的增长还不匹配,保险产品的供给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等。

行业长期存在的“保险贵”、销售误导等痼疾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保险公司对保费规模的诉求往往会压制对保险消费者利益保护的重视,当自身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时,保险公司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保护的路还很漫长,保险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与保费数量的增长还不匹配,保险产品的供给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等。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在监管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国际金融机构出现过“逆集团化”的趋势,纷纷剥离非主业资产,实现专业化经营。而我国金融机构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集团化经营的趋势在危机前并不明显,除了几个国务院特批的金融集团外,绝大多数金融机构还是奉行分业经营的原则,保险公司也是如此。(记者 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