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平安就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精准扶贫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17-09-28 11:05:36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9月28日上午,在保监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平安资管总监鲍培和、平安产险农险部总经理阳中义就中国平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精准扶贫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以下为直播实录:

新华社记者: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一直鼓励保险公司投入重大领域,保险公司作为投资方,能不能介绍一下京沪高铁这几年的总体投入和项目是否盈利和红利的分配情况。另外就是集团在实体经济投入总的数据。

平安资管总监鲍培和:

2007年,平安资管公司牵头设立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出资160亿元参与了京沪高铁的投资建设,成为京沪高铁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此次投资充分发挥了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的优势,自京沪高铁投入运营以来,项目公司运营和收益日趋见好,2015年起公司实现了盈利,2016年京沪高铁运送旅客1.51亿人次,日均41.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0%。

平安十分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长期以来,平安通过下属的保险、银行、信托、证券及资产管理等业务,源源不断地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领域当中。截止2017年6月底,平安通过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和铁路发展基金优先股等方式,投资实体经济余额超过了1100亿元,投向不仅包括高铁,还包括了PPP、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公租房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等。过去三年间,平安银行先后和各地地方政府签署了数十项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的重点就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支柱产业的升级改造,合计协议金额超过了2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

我想问盛总一个问题,保监会134号文件马上就要实施在即了,我想问一下文件实施后对平安会有南些方面的影响?在咱们产品创新方面会不会有一些新的创新的产品推出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新规实施了以黑,对公司整个的产品结构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中国平安董事会秘书兼新闻发言人盛瑞生:

134号文是上半年发布的,现在进入了两年开门红的相关的准备工作中,产品这一块的调整确实是在抓紧的进行中。整体上先介绍一下平安的整体的产品理念。

其实平安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一直非常注重产品的保障功能,坚持保险姓保的经营能力。如果大家留意2017年的中期业绩报告和新业务价值、内含价值等一些核心财务数据,我们这里面有保障型产品所带来的新业务价值贡献和内含价值贡献会超过六成,差不多是60-70%左右这样的量级。说明保障型产品本身对公司的价值是好的,另一方面,保障型产品也是真正的体现了我们保险公司的应有的职责,就是帮客户做好自己的风险管理。这个风险管理既可能涉及到他的养老,也可能涉及到他的健康、重大疾病等等。这个也是我们过去一直以来坚持的产品方面的措施,就是用丰富的保障型产品,来满足客户这些方面的需求,在满足这类需求的同时,也在为公司创造一个好的价值。

134号文出台以后,我们对自己的产品也做了一个解释。2017年开门红产品,我们在今年的5月底已经停售了,134号文出台以后,我们也是第一时间进行客户的市场需求的分析,监管文件的学习,产品设计理念的整体的规划。相关的产品基本设计已经完成,预计在不迟于第四季度就会推出来。

平安的保障型产品还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在做这个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是怎么样让保障型产品更多的体现客户的一些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你比如说我们某一款主力寿险产品,附加了一个叫做健康管理的概念,叫平安RUN。大家要留意,就是平安这些年都特别喜欢跑步,我们从上到下,管理层也好,员工也好,业务员也好,带领我们的客户一起来健身。平安RUN的概念就是鼓励我们的客户买了这个产品以后,跟着我们一起来走路,你每天可以把你的步数分享到我们的平安金管家的平台上来,你捐上来的步数越多,得到的回馈就越多。我们的回馈很有意思,我们回馈中既有肯德基的早餐券,也有星巴克的咖啡,有时候还会有苹果的手表,这个肯定要步数更多一点。最高一级的奖赏是什么呢?就是如果客户运动非常多,可以在下一年的保障年度里面增加10%的保额,实际上意味着他的保费打了九折。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惊喜的看到,在过去的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有两百万客户参与了平安RUN的活动。我们后面产品的设计的方向一定是产品+的概念,除了进一步提供客户的养老、健康、重大疾病等等各方面的需求之外,加上生活化服务,让客户在购买我们产品的同时,享受到其他丰富的平安的各方面的服务。谢谢。

中国经营报记者:

刚才两位领导介绍了平安在运用保险资金来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些总体情况和重点项目,我的问题是,在运用资金的过程中,对于相关的风险咱们这边有没有相关的防控的一些举措和安排呢?谢谢。

平安资管总监鲍培和: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来介绍一下平安集团下保险公司对于风险防范的工作和一些举措。

平安的保险资金一直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我们要利用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的独特的优势,来服务实体经济,做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和价值的发现者。同时我们也要确保保险资金自己独特特性,一个是安全性,一个是流动性,一个是效率性。我们要把这些结合在一起。

平安是怎么做的呢?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我们如何把两种需求结合在一起。

第一,战略的资产配制层面的,我们非常突出叫前置管理,从资产负债的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提前预估整个金融市场到投资品种的风险的收益。我们力争做到风险收益的优化平衡,尤其是发挥保险公司大类配置的投资能力,通过分散效率,通过集中度的控制,来确保风险可控下的最佳收益。

一个例证,就是近三年来,平安的保险资金的固定收益类的资产始终保持在80%以上,权益类的资产的配比也是在17%以下。这三年来一直现在,资产配置的结构也是非常稳健的,得益于刚才说的前置性的管理战略的配置。

第二,战术的资产配置管理。我们结合保险负债端的负债特性,通过主动的拉长的策略,合理安排现金流的方式,积极的参与国家的大型的项目,重大项目的投资,并通过这种战术资产配置的管理,挖掘期限溢价和流动性的溢价。既保证了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同时也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稳健和收益。

第三,针对具体的项目和产品,我们通过投前、投中、投后这种全流程的风险管控,监控防范应对市场的波动和信用风险,除了平安已有的一整套投资的管理的流程以外,平安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的成果。比如说从战略配置、战术配置都用了智能投资的系统,进行配置,也减少了人为干预产生差错的可能。

此外,在保险资金、信评管理方面,我们自建了内部的信用资信评估系统,进行了实时的、定期的信用风险分析。

这么多年来,这三个层次的风控管理模式,效果非常好。到目前为止,平安保险资金已投的所有的项目,没有发生过一起风险事件,这是很好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