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太平洋产险发展企划部总经理苏少军:坚守初心 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28 10:38:29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太平洋产险发展企划部总经理 苏少军

十几年来,保险行业经历了一些周期和变化,但也有很多东西一直没变。我从变与不变这个角度来谈一谈对保险业的认识。

保险业本质不变。

现代社会通行的说法是,保险具有风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三大功能。时至今日,风险保障是保险业最基础、最核心、最主要的功能。而保险公司的金融属性是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得到强化的,同时,金融属性的实现要受其保障属性的制约。保险金融属性的强化在有利于扩大保险公司资产实力的同时,也对保险主体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出较高的挑战。

保险公司作为风险管理和分散的专业机构,其经营基本逻辑体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保险姓保”应作为行业基本理念进行全面统一和不断强化。只有形成稳健可信的行业和企业形象,并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保险业才能真正巩固行业应有的社会地位,体现行业担当。

变的是什么?

随着经济大环境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保险业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方式和工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确保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同行。

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路径我认为有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保险产品的供给能力,匹配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民生管理,进一步践行保险业的社会责任,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推动产品和服务升级,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四是加快新型保险商业模式建设,注重产业链融合,实现移动互联时代下的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为更好地推进行业发展,我提出两点建议:

继续强化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是保险企业履行承诺、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是保险经营的生命线,这应成为行业的基本共识,体现在每一家保险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中。

建立行业性的技术管理标准和专业人才队伍。保险行业的精算定价、核保核赔和风险管理对技术都有相当高的要求,行业回归保险保障本源离不开专业管理人才和对风险规律的科学认识。只有行业自身真正提高了风险认知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保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客户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