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川茂县山体滑坡现场的报道


6月26日上午8时,搜救犬在现场搜索失联村民。

□特派记者 张爽

6月26日,早上6点,迷迷糊糊睡了三个小时的我们再一次向灾害现场出发。最辛苦的是四川记者站吕林老师,我和摄影记者谢殊青还能继续在车上睡一会儿,而吕老师则需要为我们当司机,在崎岖的山路上打起十二分精神。

60多公里后,我们抵达了松坪沟沟口。和预想中一样,交通管制仍在持续,社会车辆不许入内。为了完成今天的报道任务,我们与一同前往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决定按照计划,步行上山。

可能是因为下雨积水的原因,道路很是泥泞,轻轻抬脚都会溅起一片泥浆。山里的空气还是一如既往的清新,山路的右侧是一条缓缓流淌溪水,再向两侧是被绿色植被茂密覆盖着的层峦叠嶂。

可惜,美景背后的故事甚是凄凉。中华财险阿坝中支公司总经理陶西勇告诉我,现在这里的地貌是在1933年那次大地震中形成的,当年有一个镇子整个被地震引发的泥石流掩埋,而这个镇子现在仍然被压在我们右前方的山下。“阿坝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就是这样,没得办法。”陶西勇有点无奈。

幸运的是,我们又一次碰到了愿意提供搭载到现场的消防皮卡车。我和另一位女士得以坐在驾驶舱内,剩余的男士则需要站在后面的翻斗中,迎风前进。

到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附近村镇的乡民已经送来了热腾腾的早饭,聚集在此的各路人马纷纷上前,盛粥、拿饼,领鸡蛋。

一切好像乱哄哄,又好像井然有序。

喊口号的士兵声音整齐洪亮,整理行装的救援人员安静利落,指挥中心和救援现场的最后一道关卡两侧,准备上山作业和正在下山的救援人员相向而行,两只搜救犬对视了一眼,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来往的人们行色匆匆,但表情并不凝重。

除了遇难者的家属。有的手提着鞭炮,怀抱着冥纸,默默地向救援现场最深处走去,想是要与他们的亲人做最后的告别,有的则直接痛哭失声,身体瘫软。

临近中午,四川省安监局发布消息,救援队伍的边坡雷达设备检测出坍塌位置发生位移和变形,极有可能发生二次滑坡。消防搜救人员在作业区内大声呼喊,要求所有人员、设备马上撤离。

救援车辆、机具车辆轰轰隆隆陆续向下山方向开去,除了临时的交通拥堵,并没有引发人们的骚动。

而这,就是一个记者眼中真实的现场。

截至发稿时,还没有传来二次滑坡的消息。


6月26日,上午8时50分,搜救队员正在使用搜救仪器进行搜寻失联村民。


6月25日晚19时,通往新磨村的公路边,沿途饭店免费提供场地供搜救队员用餐,休息。


6月26日,中午13时30分搜救队营地,搜救队员疲惫不堪席地而卧。


6月26日下午,中国人保四川阿坝州分公司第一时间派员抵达事发现场,开启理赔快速通道,将理赔款送达灾民家属手中。


6月25日晚21时,救灾队员携搜救犬走过公路隧道。


6月25日晚19时,灾情发生后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众多救援车辆守候事发现场,随时待命。


6月26日上午9时,搜救队员来不及吃的盒饭,一转眼便被山上滚落到碎石覆盖。

 

本文图片均由特派记者谢殊青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