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商业保险如何有机融合医疗

发布时间:2016-12-16 13:45:48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12月16日,在第七届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国际高层论坛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路径探讨”分论坛中,来自保险公司和医疗投资机构的五位嘉宾就“健康保险与医疗如何有机融合”展开对话。保险公司的四位嘉宾都来自于业务一线,各自分享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身险首席核保人、人身险部总经理 龙飞:

医保合作必须跨界互联、深度融合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身险部总经理 龙飞
 

保险公司和医疗的跨界合作与深度融合,我认为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这是中国大健康变革的一个痛点。

对于健康险的发展来说,保险公司经营了这么多年,健康险总体还是亏损。其中,无法介入过程控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成为保险的痛点。例如:目前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的合作大多还在产品合作的初级阶段,双方都求利,结果双方都不盈利。

互联网的痛点是缺少客户流量,流量是最大的痛点,没有流量就没有转换,就没有盈利模式,也就没有资本投入的兴趣点和估值上市变现的基础,最终保险公司也失去合作动力,医保合作就成了死循环。所以,健康险和互联网医疗的合作不能仅仅是代理产品。

我们的观点是,要深度融合,相互介入。保险公司可以先把线下客户存量给到线上,帮互联网医疗平台拉流量,先把他们养大,然后再利益共享。互联网平台把客户身上各种健康数据洗出来,再分门别类分流到不同的诊所,由诊所进行落地服务和控费,最后把客户数据反馈到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定点推送。这样,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能够持续不断地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管理部副总经理 董雨星:

与医院医生共同拓展经营客户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健康管理部副总经理 董雨星
 

健康险经营压力大、容易亏损,而人保健康在健康保障业务是有一定效益的,体现了专业化经营的优势。要说服政府将医保基金交给商保管理,需要效率和能力有较大优势。

目前我们与500多家三甲医院签约合作,一方面是作为一家央企性质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和公立医院有很多共同点,都要承担社会责任,为“健康中国”做贡献,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合作领域找准医院和医生的“痛点”,让医院医生更愿意加入商保体系。

具体来说,一是联合开发专业健康保险产品,如推出深度对接医院的癌症保险,目前已有21家全国最好的肿瘤医院加入。为客户提供健康筛查和风险干预、高水准保障;医院致力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共同制定商保的治疗标准,医生专注于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还在推进心血管、骨科、呼吸等专科领域。

二是共同打造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商保要比社保有优势,才能吸引医院和医生加入。同时医院提供便捷就医服务,提升客户就医体验,创造良好就医环境,缓解医患矛盾,让产品更好卖。我们在50多家医院设立商保服务中心,有专业的健康管家队伍为客户服务。通过与医院医疗数据共享,开展一站式结算。

三是共同推进院前院后的健康管理,医生制定方案,我们落地服务。我们向医生支付合理酬劳,而不是只支付院内诊疗。商保、医生和客户,形成一致的利益机制。

四是开展疾病管理课题研究,利用我们庞大的客户健康档案,在特定疾病人群中开展前瞻性研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得出投入产出高的干预模式,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我们也会从中获益。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医保合作中心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杰:

深度参与新医改

 
太平洋人寿医保合作中心事业部经理 刘杰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商业健康保险路径?

我有一个观点:自从我们国家实行全面医保以后,商业健康保险的春天才真正的来到。这是一个本源性的问题。

另外有两个助力的问题:一是新医改的助力,国家政策的助力;还有一个是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大数据,包括云计算等等,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商业健康保险才可能如虎添翼。

为什么过去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起来,不是保险公司不努力,而是过去整体市场环境没有形成。因为数据问题,因为我们对整个医疗过程无法深度参与的问题,使得我们的精算定价非常高,这样使得整个商业健康保险被迫集中到一个小众的、高端的市场。对保险公司而言,高端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是难有作为的,我们找到一个发展的道路,就是借助全民医保新阶段深入的参与到国家医改的过程中,我们才有大发展。

此外,各公司的具体路径可能不同,但健康保险的发展一定要融入到大健康中。第一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第二在经济新常态下,保险的盈利要回归到死差甚至费差。如果着眼于死差,如果做相应的管理模型呢?因此,商业保险公司有内在的动力参与到国家健康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否则的话,保险公司没有内生的增长动力,国家政策再好,我们也迎不来春天。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刘洪波:

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

 
泰康养老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刘洪波

泰康历经 20 年发展,成为一家创新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确立了以大健康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形成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全力打造“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虚拟保险与实体服务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是泰康的发展愿景。泰康围绕“健康”“长寿”“富足”三个方向,以“垂直产业化”方式进行布局。以养老为例,泰康形成了“保险+养老社区”产业布局。同样,在健康领域打造“健康保险+实体医疗+健康管理”产业链。

除了“垂直产业化”考量之外,还从三个方面来投资医院行为:

一是医养结合,养医协同。养老与医疗不分家,养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医疗问题。

二是发展健康保险需要。健康保险不同于寿险,需要对医疗有深刻的专业理解,通过

自建医院,积累这种能力,更好的建立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关系。

三是,投资医疗服务产业自身的机会。

除自建医院之外,泰康大健康对应的医疗服务体系有:

自建的医疗机构:泰康医学中心,医教研一体化学院型医院,与公立优秀医院合作典范,医疗服务实践基地,泰康创品牌项目,医疗人才培养基地,区域医疗中心,保险加医疗整合模式试验田。

投资的医疗机构:建立合理利益机制,探索 ACO 模式。

合作的医疗机构:依托泰康保险资源客户优势,构建医疗机构合作网络,建立客户-医疗-保险多方共赢的体系。

 

慈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耿俊强:

全科诊疗体系是医疗保险的入口和基础

 
慈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耿俊强

我是慈信医疗联合创始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会员,信息学组负责人,全科医学协作平台办公室主任。我不是医生,我是一个专业消费者和服务者,我认为,医疗保险的真正入口和基础,一定是在全科诊疗体系。

我们筹建过健康保险公司,后来也放弃了,两个原因一是医保后支付,二是医生执业问题。

我跟他们几位保险公司做健康保险的人士比较熟,2002年就开始探讨中国健康保险的发展问题,我认为在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机会才真正出现。我认为,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主线是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从欧美发展历史看,医疗保险的根本和基础是医疗,其次才是保险保障。

2011年全科医生制度提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深改会议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在我看来,如果一家健康险公司要做大,成为行业领袖企业,必须研究做医疗的底层体系。


商业保险如何有机融合医疗

12月16日,在第七届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国际高层论坛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路径探讨”分论坛中,来自保险公司和医疗投资机构的五位嘉宾就“健康保险与医疗如何有机融合”展开对话。保险公司的四位嘉宾都来自于业务一线,各自分享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身险首席核保人、人身险部总经理 龙飞:

医保合作必须跨界互联、深度融合

 
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身险部总经理 龙飞
 

保险公司和医疗的跨界合作与深度融合,我认为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这是中国大健康变革的一个痛点。

对于健康险的发展来说,保险公司经营了这么多年,健康险总体还是亏损。其中,无法介入过程控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成为保险的痛点。例如:目前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的合作大多还在产品合作的初级阶段,双方都求利,结果双方都不盈利。

互联网的痛点是缺少客户流量,流量是最大的痛点,没有流量就没有转换,就没有盈利模式,也就没有资本投入的兴趣点和估值上市变现的基础,最终保险公司也失去合作动力,医保合作就成了死循环。所以,健康险和互联网医疗的合作不能仅仅是代理产品。

我们的观点是,要深度融合,相互介入。保险公司可以先把线下客户存量给到线上,帮互联网医疗平台拉流量,先把他们养大,然后再利益共享。互联网平台把客户身上各种健康数据洗出来,再分门别类分流到不同的诊所,由诊所进行落地服务和控费,最后把客户数据反馈到保险公司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精准营销、定点推送。这样,就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能够持续不断地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管理部副总经理 董雨星:

与医院医生共同拓展经营客户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健康管理部副总经理 董雨星
 

健康险经营压力大、容易亏损,而人保健康在健康保障业务是有一定效益的,体现了专业化经营的优势。要说服政府将医保基金交给商保管理,需要效率和能力有较大优势。

目前我们与500多家三甲医院签约合作,一方面是作为一家央企性质的专业健康险公司,和公立医院有很多共同点,都要承担社会责任,为“健康中国”做贡献,目标一致。另一方面合作领域找准医院和医生的“痛点”,让医院医生更愿意加入商保体系。

具体来说,一是联合开发专业健康保险产品,如推出深度对接医院的癌症保险,目前已有21家全国最好的肿瘤医院加入。为客户提供健康筛查和风险干预、高水准保障;医院致力于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共同制定商保的治疗标准,医生专注于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还在推进心血管、骨科、呼吸等专科领域。

二是共同打造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商保要比社保有优势,才能吸引医院和医生加入。同时医院提供便捷就医服务,提升客户就医体验,创造良好就医环境,缓解医患矛盾,让产品更好卖。我们在50多家医院设立商保服务中心,有专业的健康管家队伍为客户服务。通过与医院医疗数据共享,开展一站式结算。

三是共同推进院前院后的健康管理,医生制定方案,我们落地服务。我们向医生支付合理酬劳,而不是只支付院内诊疗。商保、医生和客户,形成一致的利益机制。

四是开展疾病管理课题研究,利用我们庞大的客户健康档案,在特定疾病人群中开展前瞻性研究,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得出投入产出高的干预模式,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我们也会从中获益。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医保合作中心事业部副总经理 刘杰:

深度参与新医改

 
太平洋人寿医保合作中心事业部经理 刘杰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商业健康保险路径?

我有一个观点:自从我们国家实行全面医保以后,商业健康保险的春天才真正的来到。这是一个本源性的问题。

另外有两个助力的问题:一是新医改的助力,国家政策的助力;还有一个是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大数据,包括云计算等等,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商业健康保险才可能如虎添翼。

为什么过去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起来,不是保险公司不努力,而是过去整体市场环境没有形成。因为数据问题,因为我们对整个医疗过程无法深度参与的问题,使得我们的精算定价非常高,这样使得整个商业健康保险被迫集中到一个小众的、高端的市场。对保险公司而言,高端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是难有作为的,我们找到一个发展的道路,就是借助全民医保新阶段深入的参与到国家医改的过程中,我们才有大发展。

此外,各公司的具体路径可能不同,但健康保险的发展一定要融入到大健康中。第一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第二在经济新常态下,保险的盈利要回归到死差甚至费差。如果着眼于死差,如果做相应的管理模型呢?因此,商业保险公司有内在的动力参与到国家健康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否则的话,保险公司没有内生的增长动力,国家政策再好,我们也迎不来春天。

 

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刘洪波:

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

 
泰康养老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 刘洪波

泰康历经 20 年发展,成为一家创新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确立了以大健康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形成保险、资管、医养三大核心业务体系,全力打造“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四位一体,虚拟保险与实体服务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是泰康的发展愿景。泰康围绕“健康”“长寿”“富足”三个方向,以“垂直产业化”方式进行布局。以养老为例,泰康形成了“保险+养老社区”产业布局。同样,在健康领域打造“健康保险+实体医疗+健康管理”产业链。

除了“垂直产业化”考量之外,还从三个方面来投资医院行为:

一是医养结合,养医协同。养老与医疗不分家,养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医疗问题。

二是发展健康保险需要。健康保险不同于寿险,需要对医疗有深刻的专业理解,通过

自建医院,积累这种能力,更好的建立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关系。

三是,投资医疗服务产业自身的机会。

除自建医院之外,泰康大健康对应的医疗服务体系有:

自建的医疗机构:泰康医学中心,医教研一体化学院型医院,与公立优秀医院合作典范,医疗服务实践基地,泰康创品牌项目,医疗人才培养基地,区域医疗中心,保险加医疗整合模式试验田。

投资的医疗机构:建立合理利益机制,探索 ACO 模式。

合作的医疗机构:依托泰康保险资源客户优势,构建医疗机构合作网络,建立客户-医疗-保险多方共赢的体系。

 

慈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耿俊强:

全科诊疗体系是医疗保险的入口和基础

 
慈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耿俊强

我是慈信医疗联合创始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会员,信息学组负责人,全科医学协作平台办公室主任。我不是医生,我是一个专业消费者和服务者,我认为,医疗保险的真正入口和基础,一定是在全科诊疗体系。

我们筹建过健康保险公司,后来也放弃了,两个原因一是医保后支付,二是医生执业问题。

我跟他们几位保险公司做健康保险的人士比较熟,2002年就开始探讨中国健康保险的发展问题,我认为在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机会才真正出现。我认为,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主线是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从欧美发展历史看,医疗保险的根本和基础是医疗,其次才是保险保障。

2011年全科医生制度提出,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深改会议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在我看来,如果一家健康险公司要做大,成为行业领袖企业,必须研究做医疗的底层体系。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