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保险业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文化篇

不应忽视文化冲突

发布时间:2015-06-11 08:59:54    作者:丁萌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在本期热点对话中,多位嘉宾谈及不同国家与地区文化要素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影响。

文化冲突是难以量化的风险,对此,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表示,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外交和现代的国际关系,能够给保险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带来更多的思考。

张利华称,“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都有很大差别,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国情、现状、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就很难在当地立足。此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比如2011年,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但以失败告终,主要就是对波兰和欧盟的保险体系以及欧盟非常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了解,用“中式思维”和“中式方法”去开展项目,在语言上也无法与波方进行有效的交流,最后连申诉都没办法进行。如果了解当地的风险状况和保险体系,及时申诉,中国企业在海外会减少很多损失。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对所投资国家的文化环境并没给予很多关注。一些境外投资项目在有些国家面临困难和问题,并不是项目本身做得不好,也不是没有为当地的经济、民生和慈善作出贡献和支持,而是在文化理念、处事方式、交流沟通、舆论宣传等方面做得不够。

不过,也有在融入当地过程中做得好的企业。据人保财险副总裁、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介绍,人保财险承保中远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项目,中远经营管理的二号和三号码头井然有序,生机勃勃,员工餐厅、安全防护、停车车位等细节都彰显了特色的企业人文关爱。降彩石称,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的过程中,文化的融合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潜在因素也是关键因素,“接地气”同样重要。

另外,不同国家的办事风格以及一些潜规则也是需要具体关注的。张利华提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腐败以及黑社会问题在当地开展项目时是需要了解和认真评估的,否则会吃很大的亏。但她也表示,同样的处理问题方法移植到其他地方,比如北欧国家则又完全行不通。因此,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该非常细致地加以分类,研究其文化习俗和国情状况,细化评估风险。

张利华还提到了宗教的重要影响,若忽视这点很可能会有严重后果。张利华称,要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宗教文化,对于各国的宗教习俗与忌讳必须充分尊重,中国企业需要与沿线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宗教人士和寺院搞好关系,因为沿线绝大部分国家都有主流宗教,而宗教寺院在民众生活包括企业家的生活中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如果与宗教寺院建立了良好关系,可以依靠他们去调解一些矛盾并得到有效的帮助。

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对张利华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保险企业“走出去”需要认真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国家都是伊斯兰教国家,《古兰经》对于风险的规避,是保险产品在伊斯兰文化中推不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伊斯兰教国家的保险都是鼓励用献金和互助的形式来开展,企业“走出去”必须事先评估到这些文化差异。

中国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稳对此提出建议。他称,希望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保险人才培训、论坛等多种形式。他以孔子学院为例,中国目前在亚洲有几十家孔子学院,在各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险业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保险业如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文化篇

不应忽视文化冲突

在本期热点对话中,多位嘉宾谈及不同国家与地区文化要素对于“一带一路”的重要影响。

文化冲突是难以量化的风险,对此,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利华表示,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外交和现代的国际关系,能够给保险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带来更多的思考。

张利华称,“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国与国之间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都有很大差别,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国情、现状、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就很难在当地立足。此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有一些失败的案例,比如2011年,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但以失败告终,主要就是对波兰和欧盟的保险体系以及欧盟非常严苛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了解,用“中式思维”和“中式方法”去开展项目,在语言上也无法与波方进行有效的交流,最后连申诉都没办法进行。如果了解当地的风险状况和保险体系,及时申诉,中国企业在海外会减少很多损失。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对所投资国家的文化环境并没给予很多关注。一些境外投资项目在有些国家面临困难和问题,并不是项目本身做得不好,也不是没有为当地的经济、民生和慈善作出贡献和支持,而是在文化理念、处事方式、交流沟通、舆论宣传等方面做得不够。

不过,也有在融入当地过程中做得好的企业。据人保财险副总裁、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会长降彩石介绍,人保财险承保中远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项目,中远经营管理的二号和三号码头井然有序,生机勃勃,员工餐厅、安全防护、停车车位等细节都彰显了特色的企业人文关爱。降彩石称,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的过程中,文化的融合以及企业文化的塑造,是潜在因素也是关键因素,“接地气”同样重要。

另外,不同国家的办事风格以及一些潜规则也是需要具体关注的。张利华提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腐败以及黑社会问题在当地开展项目时是需要了解和认真评估的,否则会吃很大的亏。但她也表示,同样的处理问题方法移植到其他地方,比如北欧国家则又完全行不通。因此,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应该非常细致地加以分类,研究其文化习俗和国情状况,细化评估风险。

张利华还提到了宗教的重要影响,若忽视这点很可能会有严重后果。张利华称,要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宗教文化,对于各国的宗教习俗与忌讳必须充分尊重,中国企业需要与沿线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宗教人士和寺院搞好关系,因为沿线绝大部分国家都有主流宗教,而宗教寺院在民众生活包括企业家的生活中都起着极大的作用。如果与宗教寺院建立了良好关系,可以依靠他们去调解一些矛盾并得到有效的帮助。

复旦发展研究院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许闲对张利华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中国保险企业“走出去”需要认真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国家都是伊斯兰教国家,《古兰经》对于风险的规避,是保险产品在伊斯兰文化中推不出去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伊斯兰教国家的保险都是鼓励用献金和互助的形式来开展,企业“走出去”必须事先评估到这些文化差异。

中国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稳对此提出建议。他称,希望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学会、高等院校与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保险人才培训、论坛等多种形式。他以孔子学院为例,中国目前在亚洲有几十家孔子学院,在各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险业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Copyright© 2000-2019
中国银行保险报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