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保监局局长马学平:保险业呼吁税收和法律支持

发布时间:2015-03-08 16:39:05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由中国保监会办公厅主办、《中国保险报》协办的“两会”保险业代表委员座谈会于3月8日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保监局局长马学平在会上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保监局局长 马学平

以下是发言摘录:

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而经济越下行,各行各业就会对金融的支持越关注,大家都在呼吁金融供血。

在小组会议讨论之中,大家普遍表示,实体经济出现下行,很多行业都很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业在这样的阶段究竟应该怎样支持实体经济?

现在有很多社会资本在寻求增值,这其中不仅仅是金融资本,还包括实体经济中的一些资本。有些非金融行业,在本行业大发展的时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金,但不打算更多地再投入实业中,而是参与其他行业(包括金融行业)的投资。这方面如何加强政策引导?如何通过更多的开放引导资本到实体经济中来?无疑,对金融监管部门来说责任重大。

经历了高增长之后,现在经济普遍下行,会带来很多问题、很多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很英明,提出经济新常态,根据国际国内新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经历了8%、9%的增长之后,为什么要调到7%?这是因为,一直保持那么高的增长速度已经不太现实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总体经济下行越来越大,保险业能够独善其身吗?

当然,对于“新国十条”中提出的2020年宏伟计划,我觉得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完全有可能达到其所预期的目标。我们应当注意的是,现在经济如此下行,保险业应当怎样做才能既服务实体经济、又保证自身安全?我结合实际主要谈两个想法。

第一,一定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环境。政策性支持最主要的是税收支持和法律支持,税收支持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当时提的提案就是有关“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财政部对此是认可的,说这个提案很好,但是中国税收改革要全面考虑。2008年和2009年,国务院在推出的相关重要文件中都列入了相关内容,但到现在还很难落地。期待2015年能够正式启动。

我觉得保险业如果缺乏税收支持,将在实践中很难推进。这里谈税收支持,主要是从寿险的角度来讲的。事实上,我提的这个建议不是新东西。寿险是从西方引进来的,在其发展历史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财富安排和税收安排进行考虑的。在中国,除了意外险,寿险产品没有任何税收支持,造成在目前的市场中纯粹就是推销。这方面,业内很多人的研究比我更深。从税收的角度来说,国外还有遗产税,遗产税对寿险影响更大,因为可以避税。在我国,还没有到遗产税这一步,目前只讲寿险保障型产品的税收优惠。我相信,随着税收改革的深化,寿险可能会越来越有发展前景。

第二,法律支持。在浙江,在上海,我都有一个明显体会,排污责任险业务做过尝试,却都没有赔款。为什么没有赔款?因为条款规定,要赔的话必须有行政执法部门认定“有排污的责任”,这样才能拿到赔偿。再比如食品安全责任,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很多情况都没有认定责任。在美国餐馆里吃饭,如果进餐者摔倒了,餐馆有赔偿责任,但是在中国的餐馆里就没有责任。没有“责任”怎么会有责任险?

我们发展责任险,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要有税收和法律的支持。如果税收和法律问题不解决,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到保险业发展的基础。从法律角度来讲,有些法律就是强调责任,但是国内的很多司法实践不太支持这一点,或者支持不够。比如公共安全责任险有什么责任?理所当然的是政府买单了,这就使得有关机构认为,买保险公司的产品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法律上明确了投保人有这方面的责任,才可以通过购买保险产品进行风险转移。要从法律层面上还保险一个本来面目,这样才能通过买保险来转移风险,才能通过保险这个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总之,“新国十条”出台之后,社会上方方面面(包括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都很积极,但最后的主体还是落在保险公司身上。服务实体经济,外部环境要解决税收支持和法律支持的问题,行业内部关键是靠各市场主体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