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张近东:推行电商平台“首问负责制”

发布时间:2015-03-05 14:36:55    作者:    来源:张近东

大数据、信息消费等互联网词汇成为今年政协大会的热词。然而,一边是高速增长的规模,另一边,却是网络上急速膨胀的造假、售假率,作为互联网经济最辉煌的代表,电子商务遭遇成长的尴尬。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今年的提案内容是网购屏蔽假冒伪劣商品,呼吁在行业内推行电商平台“首问负责”机制。“2015年,国家打击假冒产品问题的态度更加坚决,平台首问负责机制的推行对于各企业来说,将是不得不迈出的一步。”

推广电商平台先行赔付

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2014年1-9月的工作报告中显示,在我国电子商务商品销售中,产品质量有问题的不合格率达到了26%。

在张近东看来,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需要全面推进网络购物平台首问负责机制,从而在制度层面促进网络购物平台企业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防范假冒伪劣,通过系统干预屏蔽、快速杜绝网络不法经营行为。

张近东在提案中提出,当出现商品质量问题时,电商平台必须先行赔付,事后再去追溯商户的责任。而且电商平台应当保全交易数据证据,不能以平台模式不参与商品销售而推卸责任。对于售假贩私行为的约束与控制,张近东委员认为平台企业要建立起前置约束机制,在过程中杜绝假冒露出。

其实平台首问负责制度,早先已经在政府机构、保险银行等领域纷纷推行。而在电商行业,苏宁在今年2月推出“蓝盾行动”,首要举措就是首问负责机制。与此同时,苏宁还推出了专项复核商户资质、联合投保正品保险、提供免费鉴定服务、招募民间监督资源等举措,原计划招募的500名“专业找茬”民间监察员现在几乎已经满额。

电商平台嫁接农村资源

除了网购打假防假,今年两会,张近东还就推动我国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发展,作出专门提案。

张近东认为,发展农村电商,在开发农村消费潜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嫁接各种服务农村的资源,帮助农产品实现高效流通,提高农村收入水平。

在《鼓励电商下乡,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案中,张近东提出4点建议:第一,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的体系建设,用制度规范“倒逼”小农生产模式向现代化转型;第二,把农产品物流建设纳入国家重大项目规划,给予企业政策扶持;第三,鼓励国内电商企业下乡搭建平台,把农产品资源“引流上线”;最后,扶持企业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

跨境电商领域,张近东调研后认为,跨境电商年增速超过30%,正在成长为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他建议发展跨境电商,要鼓励国内龙头企业探索跨境电商的保税区备货模式和全方位跨境物流整合服务,同时在保税区探索建设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平台。

■张近东其他提案亮点

保护环境 发展绿色物流

2014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210万亿元,网购快递业务量接近140亿件,但行业存在基础投资不足,社会物流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资源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

张近东提议发展“绿色物流”,从政策层面,应建立物流业能耗及排放标准,推动物流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排量运输工具和绿色仓储;从企业层面,倡导行业优势企业搭建服务中小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大企业物流系统的社会化进程,从而实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生产率的目的。

2014年两会,张近东就提交过有关电子发票的提案,并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今年,张近东建议尽快确定电子发票合法性,让电子发票在各地企业能够顺利报销、入账,最终推进电子发票的全国普及工作。

建立互联网征信规范

“互联网征信行业发展,有利于快速提升我国现有的‘征信数据’体量,完善现有征信体系,进而成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撑。”张近东表示,但鉴于互联网征信的敏感性,普通网民的日常隐私与合法权益,也应有一套相应的体系来保护。

通过这套体系,网民应享有对个人信息数据知情权和选择权。张近东建议,有关部门应牵头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并加强数据库安全建设,通过制度和基础建设并行,发展互联网征信体系的同时,同步建立相应的体系来保护个人隐私,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张近东:感谢互联网

作为曾经的“传统零售商”,苏宁的互联网转型被比喻成“壮士断腕”。不过张近东昨天出现在媒体面前,重回增长通道的业绩让他轻松调侃,“远没有那么悲壮。”

张近东称,他要“感谢互联网,感谢中国互联网的开拓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简称),彦宏和化腾他们。”中国商业在掌握、运用互联网新工具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苏宁提出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商务)发展模式远远领先于沃尔玛。

“数据说话,嗓子好了”

去年,张近东出现在媒体面前,因为忙碌嗓音沙哑几乎说不出话。今年“嗓子好了,因为现在自己说的少了。我用数据说话。”

张近东认为,逐季向好的业绩说明,苏宁转型由“弯道”进入“直道”。今年2月底,苏宁对外公布了2015年的扩张计划。包括,在一二级市场部署50个拥有更好O2O体验的“云店”,同时继续改造超级店与生活广场、深度挖掘全品类经营优势;面向三四级市场,年度计划开1500个苏宁易购服务站;增设500所高校俱乐部等。

“互联网转型很任性”

张近东说,2014年的这些变化并非“duang”的一下冒出来的,而是多年来坚持转型的结果,用这次两会很火的说法就是,苏宁对互联网转型是很“任性”。张近东称,苏宁的转型是在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做出的抉择,“2011年上线苏宁易购时是我们连锁店发展最迅猛的时候,但我们当时清醒的看到互联网的趋势不可阻挡。”由于巨额投入和业绩下滑,苏宁此后不得不面对舆论诟病和投资者的质疑。

但张近东表示,苏宁成功转型,给所有传统零售企业立了标杆。“互联网经济占整个经济总量不到10%,这意味着还有大量的传统产业没充分运用互联网,缺乏转型经验。”

“活下来就有机会”

张近东将互联网新苏宁用八个字来概括:“一体、两翼、三云、四端”。

一体,是坚守顾客服务、商品经营的零售本质不动摇。两翼,是打造线上、线下开放平台。三云,是围绕零售本质,把零售企业的“商品、信息和资金”三大核心资源社会化、市场化,建立面向供应商和消费者及社会合作伙伴开放的物流云、数据云和金融云。四端,是融合布局POS端、PC端、移动端、电视端。把互联网的门店开在商场、小区、写字楼,开到顾客的办公室、家里和口袋里,开在销售、客服和物流人员的手中。

“如果没投入,肯定没未来。剩者为王,只要存活下来就有机会。”

■对话

深度融合互联网

记者:如何看待苏宁转型和互联网的发展?

张近东:没有一成不便的,以前都说互联网要把我们取代,现在则是深度融合。亚马逊是电商的鼻祖,去年在纽约开店了,国内的互联网大佬们也要和线下联动了。大家都在树立标杆,相互学习,修正。苏宁在拥抱互联网,他们在学习苏宁的企业管理、执行力,细节规范等。

记者:苏宁和BAT有没有合作的空间?

张近东:合作已经有了,比如我们在百度投很多广告,卖雷军的产品,在未来,阿里、京东合作也有可能。趋势一定是融合,互联网是工具,将成为标配。

记者:转型过程中什么让你焦虑?

张近东:谈不上焦虑。我们很多事情做得是对的,只是需要时间。但是我们没办法改变舆论,有劲没地使。

记者:苏宁已经两度涉足足球,近日又成为中超球队赞助商,这和苏宁的策略、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张近东:我喜欢足球,因为它是团队的、竞技的。这也是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