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人保吴焰:以保险机制促进地方投融资体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5-03-03 18:26:4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关于以保险机制促进地方投融资体制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吴 焰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当前,投资不足是欠发达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要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必要的投资拉动不可忽视,但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或银行贷款模式,既不现实,也不可行,需要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如果依据欠发达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实力进行融资,不仅融资难度较大,融资成本也相应较高。实践证明,运用好保险机制,创新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保险的资本性融通功能,对缓解欠发达地区融资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人民保险依托自身优势,围绕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在推进保险资金运用模式创新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实践。2014年7月,开创性地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金融央企与省级政府合资股权基金——广东(人保)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股权基金不是作为债务借给政府,而是作为股本金与地市优质企业按51:49左右比例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投向粤东西北13个欠发达地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股权基金期限为10年左右,与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投资周期相匹配,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稳定持续的中长期资金。

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保险机制在促进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体制层面的创新意义。一是创新地方投资体制,通过探索建立财政手段与金融工具相配合的投入机制,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支持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运作中,广东省财政出资40亿元,发起总规模为120亿元的基金,按照10年左右的存续期,基金可滚动周转2次左右,省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可放大30倍以上,能撬动1200多亿元资金投资,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创新欠发达地区的融资机制,将省市两级政府信用和金融央企市场信用相结合,将高等级的信用向下延伸增信,依托相关地区的资源,扩大基金的撬动能量,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资本需求问题。这样做既提振和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欠发达地区的信心,又改善了欠发达地区融资条件,将融资成本控制在市场平均水平之下,打破了地方经济“越穷越没金融资源”的融资瓶颈,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市自力更生探索内生发展道路、实现追赶与跨越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三是创新投资基金管理的运作方式,通过透明化的基金架构设计、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并再次投入的滚动支持方式,既有效放大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满足项目融资需求,又改变财政从以往的无偿拨付、只拨不管、“输血”式扶贫向有偿使用、绩效结果导向、开发性“造血”转变,充分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为促进地方投融资体制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更加重视发挥保险的资本性融通功能。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特征。要把保险资金运用作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属性,服务解决金融资源供需期限错配问题,为重点领域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稳定、可持续、低成本的长期资金支持。

二是鼓励保险产品和投资创新,探索实现“保险资金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的方式。地方政府可借助保险机制实现财政资金的二次利用,最大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方面,加大财政对保险的投入,包括养老保险、大病补充医保、政府可控资源中的财产保险等,提高社会民生保障水平。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监管支持,通过精巧的保险产品设计,构建保险资金属地运用机制,尽可能将保费资金留存在当地。

三是完善保障保险资金安全的工作机制。建立保险资金投资动态项目库,构建保险资金与地方重点项目的常态对接机制,减少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充分放大省级财政的高等级信用,探索建立保险资金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多元化的保险资金投资增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