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

“沪港通”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发布时间:2014-09-25 13:27:55    作者:见习记者 赵广道整理报道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由《中国保险报》主办、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支持的第18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于2014年9月26日在北京召开,本期对话主题为“沪港通:‘新国十条’背景下的保险资管新视野”。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在会上作专题演讲。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程漫江

以下是演讲摘录:

程漫江:

“沪港通”是在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全面开放的条件下,对股票市场所做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安排,将为国内的各类投资者和市场中介机构开启国际资本市场的窗口,为资本市场的全面开放创造各项准备和调试的过渡期。

“沪港通”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下可兑换的进程。“沪港通”最重要的一个机制,就是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香港股票时,以港币报价,以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而外国投资者买卖上交所股票时,则是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虽然两个交易所之间的结算会涉及到差额的货币兑换,但是估计规模会相对有限。因此,沪港通的机制是短期盘活离岸人民币使用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加离岸人民币的需求量。

“沪港通”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开放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从短期来看,“沪港通”的推出,激发了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的热情,不仅使香港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成为可能,也使全球投资者能够凭借香港市场直接参与到A股市场。事实上,“沪港通”已经成为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过去半年中,“沪港通”有效激发了A股市场活力。

从长期来看,随着“沪港通”的推进,将深刻影响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投资理念和行为。随着国外投资者越来越多地能够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将使国内资本市场各个层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市场的开放不仅是理念和规则的改变,也是对各类市场主体经营和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战。

一个可以预见的冲击将是A 股市场投资主体结构的变化,今年上半年,从市值角度看,我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份额不足20%,这跟国际市场有很大差距,仅从香港市场来看,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份额就已达到60%-70%的水平。很难想象,以散户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会是一个发达而有序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更有效率地打造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主体已迫在眉睫。“沪港通”通过开放步伐的加快来加速市场机构的发育和成长,相应的配套改革和政策的推出也是时不我待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