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

提升风管能力 引领大保险时代

发布时间:2014-09-22 08:33:32    作者:康民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由《中国保险报》主办的第17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于9月19日在北京举办。本期对话主题为“新国十条:蓝图与实践”。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会上发言:


姚庆海

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这个新常态意味着保险业应该成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战略工具。

“新国十条”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系统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怎样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勾勒出保险业发展的宏伟蓝图,突破了传统保险业基本职能,赋予了“现代保险服务业”新内涵,将开启人人“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大保险时代。

社会领域中的灾害管理领域、医疗保障领域、养老保障领域、农业生产保障领域等等,保险业在其中至关重要。“新国十条”提出了蓝图、定位、目标、路径、策略,这是一个大战略、大蓝图,需要我们具有落实“新国十条”的大智慧。

落实战略定位,必须提升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核心能力,需要保险业改变原来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改变靠价格竞争、靠人情攻势、甚至不规范竞争的发展方式。原有的发展方式影响了保险业的社会形象和服务质量,导致了产品、队伍跟不上形势,这就需要保险业自身要提质增效,要转变发展方式,为国家经济社会服务。

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要发挥保险行业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作用。在风险社会条件下,风险管理已日渐成为我们每个人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乃至各行各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风险问题正成为人和社会的第一重要问题。风险问题不解决好,生产力就不可持续,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风险保障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方面,中国保险业应该向国际同行看齐,研究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包括定价能力、风险计算能力,要建立各行各业的风险实验室、风险数据库、产品创新实验室。美国有承保实验室,存储了各行各业的大量数据,以及各类工商数据、环境数据,以此支撑保险产品开发。而中国的保险业在这方面非常欠缺。

下一步,中国保险学会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完善基础创新能力的打造,与国家各类创新实验室合作,建立保险业的产品创新实验室。此外,中国保险学会还与国家减灾中心合作开发巨灾风险数据库。这些都是通过国家的科技创新来支撑和推动保险业的发展。此外,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各个领域进行风险定价和个险研究。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国家层面的创新,与国家的安全结合起来,上升到国家重大安全高度来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保险业落后比较多,应该及时跟上。

与此同时,要夯实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险保障历史梳理一下,找出保险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底蕴,找到我们赖以生存、赖以发展、赖以支撑行业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根基。最近,保监会批准中国保险学会重新立项,在国家财政支持下,举办中国保险历史文化展,编修《中国保险通志》和《中国保险史》,建立保险历史数字博物馆。这些都是在夯实行业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