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中小险企投资性房地产存忧 正德事件只是个案?

发布时间:2014-06-23 17:12:06    作者:    来源:经济观察报

偿付能力被击穿之忧

已经被保监会确定偿付能力为负数的正德人寿,“失手”于“政府补贴资金”及“预付土地使用权款”。

保监会发布监管函称,扣除违规认可的“政府补贴资金”和“其他应收款”后,公司2014年1季度末的实际资本为-8.0844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7.08%。

而正德人寿报送保监会的相关数据是:2014年1季度末的实际资本为16.958亿,最低资本9.284亿,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2.66%。“在计算方法上,正德人寿的财务处理的确存在问题,比如一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该折算,但正德人寿以全额计入资本”一位寿险精算师说。

一位大型保险公司精算师说,《通知》适用于经营思路不端正、依赖投资性房地产的个别中小保险公司,它们认为只有投资房地产靠谱,因为这么些年涨的就是房地产。“早就该制止这些公司的投资冲动了。”

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房地产评估标准差异性大,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可以将其作为调节利润和拔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工具。

然而,在三年前,监管层的态度并非如此,而是默认支持保险公司的资产确定型产品——如先做房地产项目,再设计寿险产品融资;最后房地项目变成投资项目,随着房地产的升值,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也水涨船高。

但如今,时过境迁。监管层的态度也随之改变。随着经济增速的下行,潜在风险隐患增多,房地产、信托等领域的风险频发;保监会亦开始出台一系列风控政策,旨在防范投资风险。这些政策举措或许也是对过往投资“松绑”的一种校正。

上述大型保险公司精算师还认为,按照2号会计准则,如果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资本要求会很高,计量因子要比账面价值高于50%,而且要与房地产的涨幅相关,账务处理上只会更吃亏。

事实上,在此次曝光的15家保险公司中,人保财险也“榜上有名”。不过,一位人保财险人士称,该公司的房地产投资绝大多数都是自用,只有北京(楼盘)的银泰中心是作为投资性房地产,且以公允价值计量,但资产占比很小,不存在任何风险。

有报道称,截至目前,有33家公司有投资性房地产行为,其中15家采用公允价值法。这其中,正德人寿2013年以11.2亿的成本投资房地产,年底估值增至20亿。而按照2014年最新上报的财报,正德人寿对这项投资的估值又增长到了28亿,一年之内翻了1.5倍。

新业务被“叫停”、偿付能力为负的正德人寿可能不是个案。一位寿险高管透露,某中小型保险公司目前投资性房地产账面成本价是30多亿,但按照公允价值评估之后,价值翻了1倍多,大幅提升了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

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坦言,房价能涨也能跌,目前比较微妙,行业需要防范风险。以某家保险公司账面持有100亿规模,且总资产占比较高的房地产计算,如果市价跌20%,公司的偿付能力就有可能被击穿,变成负数。这意味着公司要停止业务,如果不能按期整改,及时提升偿付能力,则会被清盘。不过,这对普通保险消费者无甚影响,因为保险保障基金届时可以接盘。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魏涛分析,《通知》对四家采用成本计量的上市保险公司影响很小。根据年报披露信息,今年一季度末,太保、平安、新华、国寿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 0.9%、0.7%、0.3%、0.1%。

而按照《通知》要求,已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2014年3月31日账面余额为基准,不得再确认新的评估增值;采用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改用公允价值计量。目前保监会正在修订投资性房地产的偿付能力资产认可标准,处于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如此,今年一季度之前的公允价值评估是否确认?如何确认?是否以后从严?现在都是未知数。如果追究起来,偿付能力就会被击穿,变成负数,上述中小险企的风险也许超过正德人寿。”上述保险高管说。

更可怕的是一些关联交易。在业界对房地产市场走势观点分化的预期下,保险公司依然乐此不疲——近期投向房地产的关联交易资金或超过百亿,抄底还是不畏风险?或二者兼而有之?

有报道称,合众人寿近日购买了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总金额为46.97亿,该信托计划基础资产所属融资主体为永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而永泰房产与合众人寿的股东均为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此外,今年2月,泰康人寿(微博)拟认购“中信聚信汇金-地产基金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超过4亿元,中信信托持有其8.8%的股份。

也许,“非标的问题更严重,两三年就会出状况;而投资性房地产只要能"掩盖"——公司的现金流不断,总资产在增加就没有问题。”上述寿险高管说。

一位资产管理公司高层亦认为,从账面上看,保险资金投资非标的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