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山东淄博仉行村村民:农业保险是颗“定心丸”

发布时间:2014-06-09 09:28:30    作者:王浩程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现在农民不用自己掏钱给农作物买保险,遇到自然灾害还能享受赔付,真是太好了!”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街道仉行村村民赵德清言语中难掩激动。去年开始,仉行村改变了原本“政府承担80%,农民承担20%”的投保模式,开始免费为农户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不需承担任何保费,就能享受农业保险带来的实惠。

赵德清所在的临淄区拥有“鲁中粮仓”的美称。临淄曾先后获得过“全国粮食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等荣誉称号,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在这里不言而喻。2011年始,临淄区的政策性农险由中华保险承担,这一年也是赵德清第一次接触到大田作物的农业保险。

“头一次听说农业保险,村民都有点不太相信保险公司,担心保险公司的承诺和兑现会有差距,对于遇到自然灾害时保险公司能不能赔付还不太放心”。2011年,仉行村村委向村民大力宣传农业保险,鼓励农户对自家种植的玉米进行投保。按照当时村里的介绍,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由政府承担80%,农民只需承担20%。农户一亩地交上2元钱,一旦出现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受灾情况,便可根据作物的受灾程度、受灾面积进行索赔,最高可以得到300元的保险赔偿。

虽然多数村民心存疑虑,但每亩仅2元的保费还是吸引了全村大多数的农户前来了解情况。仉行村2000多亩粮地,第一年超过95%投保了农业保险,这其中就包括了赵德清自家的3亩多玉米地。

2012年7月,正值盛夏初临,仉行村2000亩玉米地都已长至1米多高,苞叶初长成,村民们对丰收的果实望眼欲穿。事出不意,一场骤然而至的狂风暴雨,让全村尚未结果的玉米发生了巨大损失。

暴雨过后,看到成片的玉米倒伏,村民们赶紧报告村委领导,村领导又及时向保险公司通报了受灾情况。暴雨当天那一夜,赵德清连同村里2700口人的心情都格外沉重。仉行村的田地每年玉米、小麦轮换种植,春收小麦,秋收玉米。这次灾害直接影响到村民当年一半的收入来源。

暴雨后的第二天,中华保险临淄支公司的工作人员一大早来到了仉行村,在生产组长的带领下,三四名查勘员开始对受灾作物进行逐户核实。“村民前一天还顾虑受灾玉米能不能被赔付,都没想到保险公司会一块地一块地进行查看,一户不漏地都看了,受灾理赔也马上就兑现了。”赵德清回想起当年的这一幕,仍旧对保险公司当年的表现津津乐道。

据赵德清介绍,7月的临淄烈日炎炎。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挂着相机,背着梯子,冒着酷暑,挨家挨户地查勘核实。一天下来,查勘员常常汗流浃背,衣服都要湿透好几次。他们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将这2000亩地的受灾情况核实完毕。

“我当时理赔了500来块钱”。保险公司按照作物的受灾程度进行赔付,倒伏多的田地赔付的相对就多。赵德清对于保险公司这次的赔付工作表示很满意。据他介绍,此事之后,不光是他本人,仉行村村民对于保险公司的评价也变得一致很高,他们普遍认识到农业保险并不是保险公司为了追求金钱利益,而是确实在为人民服务,保险公司也确实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从那以后,村民们对于农业保险的态度由将信将疑转变为极力拥护。2013年,仉行村2000亩粮地全部参保了农业保险,并且实现了玉米、小麦农业灾害险全覆盖。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仉行村村民不再需要自己承担保费,所有的费用都由财政统一买单。农户不再缴纳农业保险保费,还能享受农作物受灾获得的赔偿,这成了仉行村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去年以来,农民参加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也对承保农险的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农民自己不用出钱交保费了,也希望保险公司继续做好服务,不能降低对农户的服务标准。

赵德清觉得,保险公司服务态度要保持始终如一,就要不断加强教育学习,及时与农户做好沟通,保险理赔服务做好了,才能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好,农民才能真正从政策中受益。

据了解,临淄区财政自2011年开始设立农业保险专项基金,为农民办理农作物灾害险提供资金优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驾护航。目前,临淄区40多万亩冬小麦、玉米全部参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从2014年开始,山东省继续扩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品种,能繁母猪保险从地方财政补贴品种变为了中央财政补贴品种,同时还增加了温室日光大棚、育肥猪、奶牛、公益林、商品林、花生、苹果、桃等新补贴品种。农业保险品种的不断延伸,使农业“保护伞”撑得更大。

世代靠天吃饭的仉行村村民,如今有了农业保险的庇护,一改以往“一次重灾,即刻返贫”的局面。赵德清也对农业保险这颗“定心丸”褒评连连。现在,他只希望这项惠民政策能够坚持贯彻下去,让农民长久地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