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热点专题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罗胜:大数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裁

发布时间:2014-03-23 21:08:03    作者:罗胜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大数据是近年来社会热议的话题,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思维方式,它的确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传统的金融保险作业方式。有人为此欢呼,匆忙宣称旧世界即将或已经瓦解,新世界已经到来,有人处之泰然,认为这不过是一项简单的信息技术革新,游戏规则不会改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不一定可取。对这样一个新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观察视角的解读方式,简单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大数据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大数据技术改造世界的逻辑在哪里?大家知道,我们做每一项判断,采取任何一个行动,都是基于我们所掌握的信息来驱动和完成的。但信息获取是有成本的,我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信息基础上完成行动,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态。大数据的根本就是让我们有机会便宜和便利地获取信息,解决了决策信息充足性的问题。信息充足性使决策科学、行动有效,这就是大数据对社会进步的一般性意义。由于信息可以低成本获取,导致原有交易成本发生很大改变,新的交易机会发生,由此改变许多传统的交易结构,进而瓦解这个社会结盟已久的传统利益结构,这就是大数据的颠覆性意义。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商业模式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皆因此而来。

第二个问题大数据何以发生?或者说数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哪里来,就是数据的产生和获取。目前我们面临两类不同的数据,一类是通过事先规划、定义和控制,在经营活动中有目的生成并获取的各类结构化数据。这是大数据技术兴起之前传统的、主流的数据处理方式。另一类是随着遥感、射频等技术的成熟和网络的普及,随着物联网、移动终端、社交网络、可穿戴设备和社会生活“互联网化”而形成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较,人类的活动正在产生更多的电子记录,正在“数据化”。第一类数据指向性强,逻辑关系紧密,价值含量高,处理比较容易,但一般只能在一个组织或一个系统内部获取,数据范围和可拓展性有很大限制。第二类数据随机、真实、鲜活,但数据体量巨大,相对来说价值嵌入量比较薄,数据处理和价值挖掘过程复杂。我认为在目前阶段,这两类数据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共同构成大数据的基础。数据获取的关键是数据的“在线化”,除了原本就在网络活动中产生的数据,有的数据是线下生产的,这就存在一个上线的问题。正是由于数据在线,大大提高了数据使用的便宜性和便利性,大数据应用才得以发生。到哪里去,就是数据的处理和应用。技术上的关键是算法,人们谈论大数据,往往忽略这一点,认为有数据就够了,但其实如果找不到好的算法,仅仅拥有一大堆数据,意义并不大。再有一个就是数据和商业需求、管理需求的结合,如何基于数据的充足性而生产新的商业模式或管理模式,需要有创新的智慧和思维,不是仅有数据就会自然发生的。

第三个问题是大数据的社会性。这是一个大话题,不展开谈。任何技术的单兵突进,如果没有管理层面的改变和配合,对社会的改造都是有限的。对整个社会而言,我认为首先是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的意识。按照黄仁宇的说法,中国人缺乏数目字管理的传统,大家经常用“拍脑袋”来形容我们的决策过程。所谓拍脑袋就是在很少的数据基础上决策。从“零数据”到 “大数据”,中间应该有个“小数据”,就是建立数据意识,养成数据决定行动的习惯,我们在这个层次的修炼还不够。其次是数据分享的理念。一个长期封闭的、信息封锁的社会,数据壁垒无处不在,信息无法自由流通,对数据使用和数据价值的发现是最大的障碍。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使命,说通俗点就是为行业建立数据共享使用的便捷通道和支撑平台,为行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奠定基础。这里有技术上需要克服的问题,但最主要还是能否有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方面的观念、机制的问题。最后是数据对社会的改造,这种改造往往是潜移默化同时无法阻止的。网络的使用者主要是年轻人,他们对信息内容的偏好决定了网络内容的整体风格,从而带动时代潮流,分化社会控制者的权力,改变原有的权力运行方式。在技术部门内部,大数据技术所导致的利益转移早就已经开始了,如众所周知的“去IOE”就是如此。当然,社会变化总是不如一部分人想象的那么快,也不会如另一部分人想象的那么慢。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未来社会将有很多变化,值得我们认真观察、细细品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