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申曙光:中国保险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解放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25 22:01:14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中山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 申曙光

由《中国保险报》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阳光保险集团、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和广东保险学会协办的第11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广东保险改革创新再启航”暨中国保险报广东记者站揭牌仪式于12月26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广东保监局、相关保险机构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等,共同为广东保险业在新时期的改革创新建言献策。中保网与中国保险报官方微博对本期热点对话进行现场直播。中山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申曙光在本期热点对话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以下是发言实录:

转型,一个就是概念的转型。什么叫做保险?中国的保险跟美国的保险,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把把风险管理活动叫做保险,这就赋予了保险跟中国的保险一个完全不同的内涵,所以我想我们的转型首先就是一个概念的转型。

第二,发展路径的改革,内涵和外延。我们目前包括过去十几年我们保险业不断快速的发展,但是整体上我们是内涵式的发展。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未来不但要有内涵式的发展,也要有外延式的发展,要不断的扩大外延,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固化了,我们要解放思想。比如刚才大家强调的养老,毫无疑问,养老是一个巨大的机会,20年之后再来看,如果我们在未来几年做了什么,那就是养老,就是保险的了,如果你没有做,养老就是别的行业了,是房地产业或者是信托业,或者是别的什么机构的了。机会摆在那里,领域摆在那里,保险业占领就是保险,别的领域占领就是别的领域。

第三,就是经营方式的转型,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我们现在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专业化经营跟综合性经营这个关系,我们要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不是说每一家公司都这样,我指的是应该有综合性的公司,也应该有更多的专业性的公司。

第四,就是竞争模式的转型。保险竞争何时了?答案很明确,保险竞争不会了,世界上只要有两个主体,就一定有竞争,有竞争就不会了,所以竞争本身不说明什么问题,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用什么方式去竞争,就是转型。

第二个方面就是关于升级。第一,是保险行业定位的性质,概念,路径,也是一个定位的性质,我们不能把保险看作是金融行业的一部分,小小的一个定位,我们应把保险定位为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养老、健康,这些都已证明。只有把保险业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去认识,才能够知道我们的保险有多么大的发展前景。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一种重要的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

第二,人才的升级。我们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叫做人才队伍,既是结果,也是原因,它是一个症结,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保险业是不会有前途的。我们并不是说保险行业不能够吸引人才,而是你怎样吸引人才。

第三,产品的升级。前面为什么要讲概念的升级,路径的升级,如果说大家把保险这样去看,我们就会找到一片伟大的蓝海,不至于说大家去抢那么一点业务,我们的产品就会是一个全新的产品。

第四,就是管理升级。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需要保险,但是有点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缴费的时候你很客气,理赔的时候麻烦,这就是我们对保险仍停留在所谓的宽进严出,谁来买保险都可以,但是理赔没有那么容易。实际上还是应学习国外的严进宽出,虽然中国还没有这么大的环境,但我们可以在某一个人群做起,然后推广扩大。

第五,监管升级。我们的监管方式,监管手段,也要升级。监管部门应大胆的解放思想。包括行业自律,包括我们要多做“加法”。我觉得保监部门做减法太多了,当然也做了一些加法,包括保险投资的放开等等。中小企业的扶持,我觉得应该提上保监部门的议事日程。在过去五年,08年到2012年,23家增长到33家,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几,但是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17.7%,降低到2012年的16.8%,市场份额却降低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