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新市场、新思维”——保险业自贸区创新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3 08:21:32    作者: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12月13日,由中国保险报和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共同主办的第九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在上海举办。本期对话主题为“保险业探路上海自贸区”。来自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上海金融办、上海保监局、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各主要保险机构的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就保险业助力上海自贸区建设相关话题进行交流探讨。本次对话的热点议题二是:“新市场、新思维”——保险业自贸区创新初探。

对话嘉宾(由左至右):

上海市保险发展规划项目研究室副主任 徐文虎

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东祁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总经理 高志缨

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 张渝

中再财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 刘波

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 隋舵

以下是对话实录:

主持人:各位领导和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上一场嘉宾的精彩发言,现在进行第二场的对话议题,首先请允许我荣幸介绍参加本场对话的嘉宾。

我们先有请四家保险公司谈谈各自的想法,另外我们有请到中再保险的刘总。先请太保财险,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我们一直很关注业务发展的情况,包括我们未来对业务规划的情况。

嘉宾:在这样一个场合代表太保财险具体的实践,我们太保上海自贸区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挂牌,上海太保自贸区现在基本上高一段落,我们证照齐全,当时打到工商注册的时候,这次自贸区工商局第一家保险类的工商证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基本的规章制度已经健全了。目前是在练苦功。现在对我们来讲,刚才各位领导都有很多宏观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关心怎么落地的保八条。

对于产险来讲我们做什么呢?就是把保八条这三块地,一个是离岸业务,一个是产品。说到这个问题,大家主席有记忆,2010年6月26号上海陆家嘴金融产品曾经有一个演讲,两个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航运发展的演讲。

提到一个问题,对非航运保险公司来讲,出口信用就越发重要,因为在出口里面第三条就是充分发挥出口保险的促进和保证作用。我们做出口产品在自贸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保险公司要走出去,要靠离岸业务走出去,以前东南亚业务跟我们没有关系,做了离岸业务就要关心了。要看看美国有没有,这个走出去之后,你的风险是不到位的。

第二就是我们保险业的实体企业要走出去,在这个领域中重点说实现发展这样的业务,在保险发展中出口信用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出口信用是受管制的,现在能做的就是人寿,现在自贸区也在呼吁监管部门能够在自贸区把出口作为一个助推。

现在公司发展的,我们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我们主要是围绕着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业务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包括风险管控方面的创新,我们自贸区成立以后和香港公司一起学习,同时自贸区相关政策的落地,也会壮大自贸区工作人员,利用个广告我们也会进行全球招聘。

主持人:感谢张总的分享,刚才张总提到了一个问题,我们确实需要非常关注,在自贸区开放的平台。其实上海的太保的自贸区分支机构建立的时候经历了非常快的过程,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太保这边非常高效的作风,我们希望这个高效的作风能够带来更多的惊喜。

当时跟自贸区同时挂牌的还有大众保险,我们正在进行比较特殊的实行,大家都知道它正在从国有资产控股的保险公司向外资控的保险公司结点。请问陈总在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陈东祁:大家可能都在媒体上看到我们大众保险公司被美国时代国际收购,现在美国时代国际控制我们有60%的股份,我们公司从国有保险机构变成一家外资公司,前面的程序都走完了,最后在保监会审批,美国国际集团在纽约成立了中国保险公司,全方位支持大众在中国开展业务,也全方位支持大众在自贸区开展业务。

因为自贸区刚刚成立,当然它也第一时间要求我们到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我们现在也得到了,有四个方面:第一我们看到了八条里面有国际中介公司入驻,包括国际再保险公司入驻,我们会加大自贸区内经济公司的合作,同时也加大自贸区内国际再保公司合作,我们可能要的是国际业务的再保公司业务。

在责任险方面和高端医疗保险分析。这两项是美国时代国际的强项,所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也制定了发展企划,我们大众的员工已经在紧锣密鼓的设计产品,等这些政策落地以后我们会向监管部门申请,很快推出一些好的产品。这是我们目前第一步想在自贸区做的事情。

主持人:刚才听下来两位财产险,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有易货,好像自贸区里面寿险的机遇好象不是那么明朗。你怎么看待自贸区给寿险带来的机遇。

嘉宾: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自贸区公司历史,现在都以为自贸区公司是新建的一家公司。在1991年我们公司成立了浦东分公司,在1995年我们公司就是在外高桥保税区里面,也就是说现在的汤臣国贸大厦买下了我们产权房,我们将这块儿根据监管要求更名为上海浦东支公司外高桥营业部,9月底自贸区挂牌成立以后,将我们原有的机构更名为自贸区分公司,一个是12月10号我们正式拿到保监局的正式批文,我刚才接到我们相关部门给我们的短信,也就是说在我们会议进程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工商局的执照。

应该说我们自贸区有这么长的悠久历史,第二个事情是新市场,新思维,上海和保险之间不缺乏渊源,在100年前上海就是中国整个保险业的发源地。在1911年在上海已经有33家保险,在1979年上海也是最早恢复保险业务的地方。在1992年上海也是最早试点了保险业,也正是这样的体系让保险进入了千家万户。

现在统一的名称都叫自贸实验区公司,作为保险业来说,无论我们的产险,还是寿险,我们都是先行先试,在总公司领导下不断探索自贸区的发展。

主持人:我们之前也看到新闻太平洋人寿已经在自贸区设立分支机构,可能与其他三家公司不太一样,其他三家公司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太平人寿是设立新的机构,我们知道隋总是在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我们之前看到新闻太平在金融租赁方面也有一些想法,我现在就想知道一下你在这个过程中大概是什么样的规划?

隋舵:我们太平集团非常重视自贸区建设这件事情,开了几次会议,我们董事长也沟通过,现在目前做的非常感谢上海保监局领导和同志们,我们大概报上去两周,真正新批下来的就是太平人寿省级分公司。现在工商执照选址这些工作已经开始做了,这是寿险公司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们跟中国石化联合成立了一个太平石化金融租赁公司,自贸区批了以后我们正在谈。

在财险再保险方面我们都要进一步研究和布局,其中最大的太平洋人寿总部就在上海,我简单跟各位领导汇报一下目前进展的情况。关于围绕第二场的主题新思维,新思路我有两点想法。我觉得对于自贸区来讲全球都在关注,我们要很好地定位自贸区,更高、更大、更远。

上海自贸区现在目前可以说是自己的,新加坡和香港完全是流转期,而我们上海从义务、到昆山本身就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加工基地,上海要把他们纳入进来,所以要战得更高。28.78平方公里远远不够。第三把上海自贸区看得更远,虽然现在给上海自贸区是先行先试可复制,可推广地那在三年之后我们是不是要有自己特色的东西,这个远是不是最重要,上海自贸区以它为起点,最终目标是为上海服务,这是我对自贸区个人的新思路,新想法。

2010年的时候就已经做了这件事情,就是保险交易所,现在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都在做,包括前一段时间保监会也做了调研,现在设立保险交易所正当其时,我看了这几年上海的发展战略和定位,就要素市场的加快来讲 落后于天津,我们不在上海自贸区强占保险业的交易所市场,可能我们还会失去牌照,或者我们提供这个先机。

上海金融办的同志组织各家保险公司联合做保险协会,比如说最近做的能源交易所,其实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是会员制的,现在做的是企业制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做那么大的资金,保险做企业制的,各家保险公司出资联合做,包括纽约由于通过保险交易所做的,包括各家公司的交易平台,通过保险交易所这个平台我想保险产品也好,包括保险证券化,有这个平台之后在创新业务上,创新产品上更好做,我们现在保险都谈加怎么做,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

主持人:隋总给我们介绍了太平保险未来的规划,在座的也有非常资深。现在把问题抛给刘总。不知道再保险现在有没有什么想法,一个是要建立再保险中心,另外一个就是建立再保险机制,其实政府在里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产险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再保险公司其实也有一些义不容辞的义务。

刘波:首先我们还没有在自贸区设立机构。第一个问题就是自贸区本身就是创新,在自贸区创新下我们再高这块儿我们能做什么工作呢?大概有几个方面:包括有机构的创新,产品的创新,销售模式的创新,投资应用的创新。机制创新这块儿比如说保大家也多次提到离岸再保险,我们也愿意尝试做离岸再保险。

是不是可以鼓励做保公司在自贸区设立一些承保代理公司,应用我们的技术,利用指导公司的资本大家一起做,另外隋险的航空中心已经。我们内部也在讨论在水险方面把人员逐渐向技术上转移,我们争取能够把我们公司内容设立一个再保险的机构。

产品创新这块儿我们公司肯定在前面,越是产品初期越需要再保险的支持,我们现在有很多具体哪些业务,另外包括刚才也提到具灾保险。我们每次对巨灾保险,可喜的是像云南的农房保障,上海有上海的特色,巨灾保证的需求还是存在的,商业险这块儿相对还好,现在商业险个人的,尤其是个人巨灾。

巨灾保险的建立为什么没有建立起来了呢?必须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保费积累问题,包括一家公司积累很难有一个不可预知的巨灾保险。才能保证资金的长期积累,第二个就是风险的转移,在积累的同时还要把风险转移。

另外还有一些非传统转移的方式,比如说像浙江债券等等其他的方式。另外可能还需要政府的介入,在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很宏大的课题,我想我们还是踏踏实实从细致的工作开始,在这方面开展工作,作为再保行业的一员,我们也非常愿意为工作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持人:在我们印象中上海虽然也会发生一些洪灾之类的,但是相比云南和四川灾害并不是那么多,当时要在上海建立巨灾机制的问题是不是要考虑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包括我们金融创新是不是也有巨灾方面的考虑。

刘波:一方面是不是有可能在上海先做一个试点,因为很多事情如果一直停留在考虑阶段不能落实的话永远是在探讨阶段,这是我们过去看到的很的经验,只要是有一些细节的尝试,都是有鼓励的。

为什么重点提到自贸区在上海研究的,在巨灾风险保障方面有技术的支持,这是人才的汇集地,唯一的研究基地等等。我觉得对于整个巨灾保证制度的研究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肯定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看到上海保监局已经做了一些动作,包括现在说的离岸业务等等,保险机构来说你们认为现有的政策包括保监局的政策,这些政策对我们保险创新有什么作用?未来在保险创新方面不光是业务,它的方向是什么?

陈东祁:谈一些个人观点。我觉得保八条出来以后,从目前来说已经很丰富了,因为上海保监局具体落实一条一条的细则,但是我想这八条仅仅是开始,它绝对不是结束,随着自贸区的发展,我想在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政策。我想到的就是在自贸区已经讲到。

我们企业有限,人也有限,如果我们自贸区的改革发展仅仅在28平方公里以内,我想这个发展不会太快,所以要把自贸区里面的发展成果辐射到区外,举个例子。在自贸区里面推出的一些差别能不能由区外的人到区外做。每年有大量的人带大量的资金到香港,我们符合国际规则的产品服务来吸引这批人到自贸区购物。

再进一步讲,能不能在自贸区的产品通过网络,就像刚才裴光说的风险可控,其实很多的政策一定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讲,这当然需要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我觉得这要有一步一步的实现,或者说实现一部分,自贸区内的发展肯定会很大。

嘉宾:这次上海自贸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思维上有很大的创新,需要更大的热情投入,作为企业来讲当然不能讲,我们要用分公司来打造,包括业务创新,这样才能跟着创新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