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热点专题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退役后生活保障缺失 CBA急需伤情保险

发布时间:2013-11-05 13:23:42    作者:    来源:球迷(天津)

此前,上海青年中锋张卓君被查出患有罕见的马凡氏综合征,被迫退出篮坛,而仅仅一天之后,有媒体便爆料,北京90后的内线小将韩崇凯被查出患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这种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所以,韩崇凯的篮球生涯或许也会就此终结。好在,两人目前都得到了俱乐部的帮助,完成初期治疗,但接下来这两位小将的生活到底会是怎样?继续从事职业篮球,还是就此隐退,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两个人物极为类似的经历,不得不让我们联想起,如今CBA球员在主动退役或是被动退役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这或许是中国职业篮球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问题。

推进职业化

各种保障不能少

眼看CBA常规赛就要开始了,但上海男篮和北京男篮接连出现因重病而“退役”的队员,不禁让人唏嘘。不管是在球场上受伤,还是在场外患病,作为俱乐部的一员,球员在“失去”工作或者说暂时无法工作的情况下,医疗费用和生活该如何保障?是否像NBA一样,是由保险公司来承担的呢?还是只能俱乐部自己“认倒霉”?

在NBA,俱乐部会给每个球员投保,一旦球员受伤或者因伤无法参加比赛,不论是休息两周三周,还是赛季报销,球员的工资都将由保险公司来支付,这样可以避免球队在实力本身受到影响的同时,再遭受经济损失。可是目前在CBA则截然相反,根本没有类似NBA这种保险机制,一旦球员受伤,或者因病无缘赛季,俱乐部就要遭受“双重损失”。此前几个赛季,新疆队的外援杜比和北京队的李学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杜比在赛季前的热身赛中受伤,常规赛一场没打,就赛季报销,但是他超过300万美元的年薪,新疆队仍然不得不支付给他。而北京队的李学林也是,2011-2012赛季,他只打了9场比赛缺阵了大半个赛季,但他的工资球队仍需照常支付,损失也有数十万元人民币。既然如此,为什么CBA不引入NBA的保险机制,让保险公司来为自己分担球员受伤后的工资。当然,包括韩崇凯这样的例子也很典型,尽管韩崇凯可能就此退役,但至少北京男篮要支付其在合同内的全部薪水。为什么CBA的俱乐部不懂得转嫁风险呢?到底有没有保险公司提供这方面的保险业务呢?

据北京首钢俱乐部副总经理袁超介绍说:“此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有两家外资的保险公司联系过CBA的各支球队,提供这种球员受伤的保险,但是他们的业务只针对外援,这种业务以前从来没有过,今年据我所知最终也没有球队在他们那里投保。”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投保呢?袁超说:“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保费要价比较高,他们要外援年薪的5%或者以上的费用。另外,还有很多特殊的要求,比如为外援检查身体、评估外援受伤的可能性大小等等。如果一个外援年龄比较大,有受伤的历史,或者受伤的可能性比较大,那么保险的费用还会提高,会高于5%。作为俱乐部,我们要考虑这十几年,一共经历过的几十个外援,保险总的投入是多少,受伤的有多少,是不是合算。而针对国内球员的险种,除了常规的意外险之外,其他几乎都没有。”

虽然目前CBA俱乐部鲜有为球员投保的,但是这个保险的制度将来有望推行。尤其是随着联赛的职业化越来越规范,随着外援和国内球员的收入增加,都有望促使CBA球队为球员投保。袁超说:“只有中国的联赛职业化规范了,这种保险的机制才能引入。比如说,外援的上场时间,到底四节五人次,还是四节六人次,外援每个赛季能更换几次,这些都要固定。再有就是考虑外援和国内队员受伤的可能性,还有篮协的处罚等等因素。”

北京男篮率先行动

一人就上了三份保

几位年轻队员的相继重病既让人扼腕,又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所有人都盯着这些队员俱乐部将如何支付治疗费和发放抚恤金的时候,国内球员的生命和健康究竟能得到哪些保障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老牌俱乐部的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在球员健康保障上就拥有很完善的保险制度,领队袁超告诉记者,首钢俱乐部给每个队员上了3份保险。

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隶属于大型国企首钢集团,签约首钢俱乐部的球员直接等于是首钢集团的员工,这一点与国内很多民营企业开办的篮球俱乐部有很大的不同。俱乐部对球员的健康一直十分关注,所有签约首钢俱乐部的球员都能获得除劳动法规定的医疗保险以外的另外2份商业保险。袁超介绍:“我们和队员都是签有正式的劳动合同的,每名队员入队前都会接受非常全面的身体检查,之后每年也会安排不定期的体检,俱乐部对球员的健康状况会有所监控。而除了劳动法规定的医疗保险外,我们还给每一名队员上了意外伤害险和附加医疗保险。普通的医疗报销起始点都是2000元,而有了这份附加医疗险,报销起始点就降到了200元。也就是说,除了运动创伤的治疗费用全部由俱乐部承担外,队员每年看病自己花钱最多只有200元,200以上的部分俱乐部都给报销。”

增加失能险?

篮协:考虑增加此险种

“其实篮协让各俱乐部为运动员买保险,已经有很多年了。”昨天,篮管中心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最终的目的,肯定是从保障运动员的利益出发。万一受伤或者出现其他意外,生活上也能有所保障。如果把CBA比作一个企业的话,那么运动员就是我们的员工。试问,有没有公司是不给员工保五险的呢?这没有什么奇怪的。”

其实,在很多年以前,关于外援增设失能险的话题就已经出现,而最终的结果是有的俱乐部采用,有的俱乐部则没有采用,篮协的态度是鼓励增险,但不强制增加。最近几年,由于国内球员因不同程度的意外重病导致退役的例子越来越多,这也让篮协不得不再次考虑增加失能险,“包括意外伤害险等大众的保险项目,很多保险公司那里都是有的。但是像失能险,如果运动员发生意外或者因为伤病造成再无劳动能力的话,那么保险公司还要支付所谓的剩余工资,一般没有公司会做。毕竟,运动员受伤确实比较普遍,如果还要加上支付工资的话,那保险公司的风险也太大了!其实我们一直也想在本土球员的合同中加类似的保险。但综合考虑后,暂时还没有执行。目前依旧采取各俱乐部自省决定的模式,毕竟球员是和各俱乐部直接签约,若篮协强制增加影响要求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篮协接下来肯定是会考虑如何推进保障运动员的利益各种存在模式。”

俱乐部投保不积极

业内:正规化避风险

其实在国外,针对运动员的保险制度已非常完善,主要分为两大块——意外伤害险及运动失能险。其中,运动失能保险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当运动员因伤不能参赛超过一定时间,其效力的公司可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比例赔付金用于支付其薪水,以此转嫁风险。

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为例,它的体育保险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健康保险,二是收入保险。一般来说,联盟中的每支球队都必须为每一名运动员额外支付年薪的1.5%~5%作为保费投保意外伤害险及意外医疗险等人身伤害保险;并且额外支付10%左右为球队中年薪前6的球员购买短期失能保险,甚至永久失能保险,用来保障发生足以引发退役的重大伤病。

然而在国内,对于高风险职业运动员的保障主要还仅停留在意外伤害险方面,失能保险方面则寥寥无几。自推出至今只有几家俱乐部参与了投保,而由于该险种仅针对职业运动员,其拥有一套较为特殊、复杂的风险评测程序,并不适用于普通运动爱好者。该投保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失能保险与一般的健康保障保险不同,它不承担运动员受伤后的医疗救助、康复看护等费用,仅仅只针对球员薪资损失。“当前传统的运动员保险主要以个人健康医疗为主,而这款保险就填补了其收入保障的空白点,不过每个运动员的保费及保额都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他本身的医疗报告、参赛情况、运动项目风险情况等进行一系列评测才会得出最终金额。在目前承接的几单中,几乎都以俱乐部统一投保的形式为主,其中最高保额有达到2000万元。”

运动员“自救”:

俱乐部不买自己也会去

记者了解到,“失能险”刚刚推出几年,对于这个险种,大多数CBA俱乐部还不甚了解。对于这个险种,许多运动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会积极去了解具体的投保过程。

“这样的一个保险,绝对是运动员的一个福音。你要知道,我们的职业也算是 高危工种 了,受个严重的伤职业生涯就此结束的事情也不是说没有。”一位球员笑着先跟记者开起了玩笑,“保上这个,至少目前的工资是没有问题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签约几年,就能投保几年。”而当记者告知,一般俱乐部投保时,投保时间都会与签约时间保持一致,保险公司也一般都会受保时,该名运动员立刻肯定地说道,“就算是俱乐部不给我们买,自己也肯定是要买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