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热点专题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李源祥:如何建立可承受的巨灾保险计划

发布时间:2013-09-18 14:57:18    作者:平安保险集团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 李源祥    来源:

巨灾是能够引起巨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损失的风险,它会对公众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近些年来,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明显增多。数据显示,在1982年—2012年期间,地震、飓风等灾害频发。水灾也时常发生,但相较于地震和飓风而言总体频度相对较小。亚洲遭受的实际损失程度高于北美,但主要的保险损失却集中在北美。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我们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水灾、地震、干旱和台风等。大家可以看到,在08年我们遭受了一个严重的灾害,雪灾。这里面其实涵盖两种不同的巨灾保障,就是灾害之前的保障和之后的保障。

实际上,如今发达的国家有非常成熟和综合性的灾前保障,但是发展中国家主要还都是依靠灾后的响应和保障。现在中国巨灾的保障,也主要都是灾后保障,依靠政府和公共的投入。中国现在拥有最高效的灾后响应系统,但是大量的灾害也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受到灾害保险的保障,当然中国目前也正在进行创新的巨灾保障。首先,公众必须要改变自己以往的一种固有印象,就是政府会管所有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另外,政府同时要减少对灾后响应的依赖,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巨灾响应的系统,这需要更多前期的融资投入,主要应对于公众私有的财产和人身的保障。另外,需要配以不同的工具进行融资,包括应该有保险的共同体,还有再保险的共同体以及我们的巨灾债券。

政府和私有部门可以合作来建立灾害共同体,它可以使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样我们能够减少灾害对家庭造成的损失,并且大家应该对巨灾有更高的认识和意识。

融资有不同的模型,共同体包括保险共同体、再保险共同体和政府共同体,我们可以邀请公众来购买保险,其中包括,我们应该有很好的设计,还有很好的分销渠道,和灾后的评估。除了传统保险的工具,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非传统的工具,这也是全球都在进行的一些做法。比如,我们可以发放巨灾的债券等,这样可以通过债券来减灾救灾。

在中国还有很多不同方面可以进行创新,比如说我们应该跨省市地进行共同体的建设,或者是跨灾害风险的一个建设,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面。当然,我想还会有其他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FAIR这个论坛非常不错,我们可以交流经验。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