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热点专题 正文

订阅《中国保险报》 订阅《中国保险报》电子版

收藏本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0

MalcomSteingold:向公众提供巨灾保障过程中的创新需求

发布时间:2013-09-18 14:40:17    作者:AonBenfield亚太地区首席执行官MalcomSteingold MalcomSteingold    来源:

各国要高度重视巨灾风险的暴露,但我们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做法。从1980年-2011年亚太地区有45%的经济损失都是来自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其中只有18%的损失是有保险的。

2012年,全球61%的巨灾保险都来自于亚太地区,该地区巨灾保险深度在不断扩大,和1980年相比,有很大变化。2011年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这些国家发生了一些巨灾,对它们的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它们的保险深度也非常的大。泰国洪灾中70%的损失也有保险覆盖,我们保险系统提供了数十亿美元保险索赔。而且在2011年,有100亿美元的再保险基金来帮助亚太地区的人民恢复重建。

我们人口的变化、财富的变化使这个地区面对越来越多风险,更多的人到城市来生活,比如他们会遭受到台风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险上有更大的深度,这样可以使我们的保险赔付率更高。但是我们还是非常需要创新,尤其是让公众能够真正受益于巨灾保险。

首先,我们要减少损失以及所受的伤害,人们可能在生活、用水、饮食方面面临巨大的困难,而保险业也同样遭受损失。我们减少依赖政府,建立一些基金,包括在教育、基础设施以及健康方面提供帮助。我们有一些福利计划、富有国家的捐赠以及富人的捐赠。因此欠发达国家需要更多救助金。因此,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我们需要足够的基金提供支持,不仅给可以买得起保险的人支持,也可以给买不起保险的人支持,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受益于灾后的重建。

这件事其实和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类似,未来我们可能面临食品短缺的问题,但是目前我们有足够的食品让人生存下去,但是有分配和价格问题,对巨灾保险也是一样。2012年-2013年全球巨灾再保险的资本达到历史新高,而且我们有第三方的参与以及质押方式来提供支持。

我们要让大众很好地受益于这种巨灾的保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他掌握足够的技能可以受益终生,因此,有两个重要的因素是必须关注的:第一个就是教育,包括文化变化方面的教育。在澳大利亚,比如说有很多洪水,而很多人没有保险,但是他们可以获得保险福利,一旦发生洪水,政府会给他们的损失提供一些补贴,这其实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享用得起这种保险。所以,巨灾管理不仅有资本问题,还需要一些公众政策。现在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自然灾害。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科学,也就是说数据和模型的问题。在亚太地区,我们还要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尤其在收集数据以及开发巨灾模型方面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两个问题是长期的问题,我们要使巨灾保险更容易进行分销,而且大众能够消费得起,而且在政府以及私有企业方面它们要共同努力达成这个保险的服务。

我们看到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很多创新,有些创新的实施能够让公众在巨灾保险能够真正受益。我们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于政治的因素,我们有一个大的方向是巨灾保险能够让所有的公众受益,至少是他能够买得起保险。第一个做法,因为政治现实的因素以及政治的考量。第二,我们要再保险的支持,要很好的资产负债表来支持承保的风险,而且我们要有一个多元化的安排。我们假设一下,全球资产负债表来支持一个全球巨灾保险的基金,这些基金尤其是可以帮助一些不那么发达的国家。当然,政治因素以及具体的情况也有很大的影响。

政府的补贴也非常重要,我们要考虑到哪些风险是需要保险,以及我们哪些基金该怎么样的分配等等,尤其是我们不同的国家,可能在某一年会有一些不同的索赔,因此,在创新上面我们要有宏远的规划。也许我们要成立区域性的巨灾基金,但是现实往往受到影响。

我们要设立一个机制,大概是现在目前已经有18个这样政府机制,其中15个并没有政府的支持和补贴,而且运作得非常好。因此,再保险是最创新的一种机制,可以使公众能够真正享受巨灾保险的好处。我们有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支持巨灾再保险的工作此外,我们还会提供技术的支持帮助进行风险的管理或者巨灾的建模。